问题的发生机制
问题是方法论,也是认识论。它既是认识的结果,又是认识的起点。问题根据已知,求其未知,根据所思,求其未思。问题以现实为基础,把历史和未来联系起来,把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把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把观察和理论联系起来。问题是一切智慧的开始。
人类的思想史和活动史就是一部问题史,它们由一系列问题和逗号组成。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问题是推动世界与人生不断的向前、向上发展的源动力。认识问题就是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更好的能动地参与到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从人生角度看,生活是由一连串的问题构成的,生活史就是问题史。人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过程。问题是人生之网上的纽结,它把人生的多种经历串联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拒绝问题就是拒绝生活,如果试图从重要问题旁绕开,那么生活之门将在我们身后关闭。
从生活角度看,问题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向导。它激发个体思考的兴趣或动机,引发个体探索的行为,促进个体思维品质的提升。它使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发现已有知识中的缺陷,从而突破已知知识的束缚,致力于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建构。
从现实角度看,问题有去蔽的作用,也有遮蔽的作用。它在打开一扇窗的同时,可能会关上另一扇窗。一方面,每个问题的发现、提出和明确,打开了通向一个未知领域的大门;另一方面,它使我们看不到,或忽略与之相关,对立领域的问题。问题是这两方面的统一体,前者要求我们不断地解决已发现的问题,后者要求我们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于是,人生便进入到永恒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从简单到深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对于每个人而言,一次发现和解决问题之旅就是一次经验之旅,一次探索之旅,一次解蔽之旅,一次修行之旅,也是一次超越(新生)之旅。每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都会使解题者获得超越,超越原来的那个自己-----你已经不是之前的你,而是超越的你,你是新生的你。每一个解题者都将在解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发现奥秘,去蔽启明,体验生活,得到历练,获得意义,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进步。因此,问题是成长的基石,人生在一次次问题之间实现不断地超越与发展。认识问题,了解问题就是加快成长与进步的步伐。
你的问题不一定是我的问题,但我的问题可能会是你的问题
问题是认识的起点。以问题为起点的学习包含3方面:问题的形成、问题的探索和知识的建构。
问题的形成是学习的第一步,而在问题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问题的主观感受或体验是关键,即问题体验。没有问题体验就不会有问题的形成。换言之,一个客观呈现的问题对个体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当个体认知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对问题的主观感受,即问题体验的时候,这个问题对个体才具有意义,问题也因为意义才成为个体的问题。
那到底什么是问题?没有形成的问题算问题吗?
问题是一种疑难、困惑或矛盾,也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体验.但并非任何矛盾都是认识中的问题,只有实际中的问题被人认识,并反映到人的大脑,而又不能解释和理解时,它才转变成为认识中的问题。
换言之,一个问题是否成其为问题,取决于个体的体验。单纯的客观问题,如果没有主体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它是没有意义的,也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本质上,问题是客观与主观的相统一,客观存在的问题未必就是主观上的问题。可以说,一个问题的存在与否,是主观的认知与感受:对知识经验差的人是问题,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未必是问题;对有所追求者是问题,对一无所求者就未必是问题。问题只有引发个体的内在体验才产生意义,也才能真正转化成为自己的问题。
更具体的讲,客观存在的问题或他人提出的问题,对个体来讲,不一定是自己的问题。要使它转化成为自己的问题,则需要经历一个特定的心理过程。我们把这个特定的心理过程称之为问题体验。问题也因为个体的内在体验才产生了意义,进而才能转化成为个体自己的问题,而个体只有有了自己的真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才可能发生,即问题的探索过程。
问题的体验贯穿于认知活动
我们把个体对问题进行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称之为问题体验,并假定它由认知情感、认知期待、认知激活、认知冲突和认知需求五个因素组成。
认知情感:当个体面对问题的时候,他首先产生的反应是对问题本身的好恶或有无兴趣,这便是认知情感。积极的情感体验会让个体产生对问题认知和探索的主动性,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会让其逃避或拒绝问题。
认知期待:个体针对问题所产生的直觉性的预期称为认知期待。
认知激活:个体针对问题从已有的认知体系中提取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即认知激活。
认知冲突:在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符时,在心理上产生的冲突现象叫作认知冲突。
认知需求:个体对环境中事物的追寻、认知、了解的内在动力即认知需求.它也是解决认知冲突的内部冲动或力量.
但从整体方面看,客观的问题和个体的主观体验(即问题体验)又共同构成了问题情境。或者说,客观问题与问题体验一起构成的系统称之为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是个体与客观问题(或者说主体与客体)在思维上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认知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它促进问题的形成,推动问题的探索,加快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发现,并实现知识的建构。
在问题情景中,因为个体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使学习进入第二阶段,即问题的探索阶段。在问题的探索阶段,个体通过搜集资料、合作研讨等活动,达到对问题的解决及新知识的发现与理解,进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但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对问题的体验是关键,它贯穿于整个认知过程中,将问题的形成、问题的探索和知识的建构串联起来。它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过程。它是问题的开端。
如果将问题的体验上升到学习层面,那么问题体验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认知活动,并作为认知活动的过程,持续不断的以体验推动着这个过程持续不断.它是主体与客体(即客观问题)之间连续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适应世界的过程,更同时是一个不断创造知识的过程.只要生命和学习在继续,这一过程就会继续下去.
问题的体验学习让个体(即学习者)更加关注问题体验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根据库伯提出的"体验学习圈",我们将问题的体验学习嵌套进这个"圈",以构建一个完整的问题体验学习系统.这个"圈"同样由四部分组成:体验--发现问题,反思--分析问题,领会--理论解决问题,行动--实践验证问题.这个"问题体验学习圈"不是一个单纯的循环,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圈中,学习不再是一个单独的过程,而是以体验(问题体验)为基础的连续不断地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
问题体验学习圈学习者从体验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反思从已有认知体系中提取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或重新搜集相关的新知识,以达到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然后根据已掌握的新旧知识,实现理论上的解决问题,最后在实践行动中验证问题的解决与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问题真的解决了,那么理论将指导实践;如果理论不能指导实践,那说明问题还未真正解决,或者说,问题的解决还不够完善,在解决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小的问题,这些小的问题影响到了问题解决的完美性.如此,学习者再次体验并发现了问题----根据行动实践的反馈,而新的一轮问题体验学习又展开了.问题不断推动着问题体验学习不断的向前,向上发展,问题也在体验中不断被发现,分析,解决,完善,但每一次的体验都是一次新的体验.因此,我们可以说,所有的学习其实都是崭新的学习.
问题形成的前提——意识到的问题才算问题
在问题没有被明确之前,问题还算不上问题,哪怕它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有意识到的问题才算是问题,但还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只有意识到,且能产生强烈的个人主观体验的问题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即个体自己的问题。
比方,一个人身上可能有各种问题,他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意识不到。如果他意识不到,那么这就不算问题;只有他意识到了,问题才算是问题,但这也只能算是被意识到的问题,或意识到的客观存在的问题,即他知道了问题的存在,但这并不对他构成问题。问题只有被他意识到,转变成意识到的客观存在的问题,而意识到的客观存在的问题又必须能够激发他对问题的强烈的个人体验,问题才会被他重视,那么问题也才算真正转化成为他的问题——即问题变成他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因此,问题形成的前提是:能否意识到问题,或者说,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发现问题要看你有没有问题意识。
意识发现问题,体验形成问题
问题意识是问题被明确之前的一种心理表征。这种心理表征包含着问题体验,但又和问题体验不同,它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等心理状态的集合,并驱使个体不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换言之,问题意识驱动个体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生在问题明确之前,但其中又包含着问题体验。这其间的问题体验与之后的问题体验是不同的,它是综合性的,并不针对哪一个的问题(因为问题没有明确之前是混沌状态的,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且是模糊不具体的),但又指向某一方向,促使个体发现并提出问题。而问题体验(指问题意识之后的问题体验)所针对的是具体问题,这个具体问题又恰恰是由于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来的问题。因此,问题意识中的体验是无明确问题的体验,问题体验中的体验是针对具体问题的体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更进一步。
问题形成:如何让你的问题变成我的问题?
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体验使问题转化为个体自己的问题,而问题体验又是“问题形成——问题探索——知识建构”整个过程的推动机制。可以说,问题体验是学习过程中的推动器。
前面我们分析过,问题体验是个体对问题的主观感受,并假定它由认知情感、认知期待、认知激活、认知冲突和认知需求五个因素构成。
认知情感是问题体验的开始.在认知情感的作用下,个体对问题的结果或解决方式形成了一种预期——即认知期待,这种预期促使个体激活已有知识——即认知激活,在激活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个体会发现已有知识体系出现失衡,不能匹配新的知识,或者预期和问题的实际目标不吻合,于是便产生了认知冲突,认知冲突又激发了认知需求,认知需求导致问题的形成,并直接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最后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个体展开了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这一行为,即个体进入问题探索阶段。
认知情感是问题体验的基础,也是问题体验的开始。它影响整个问题体验的过程,并促进或抑制整个学习过程。根据心理学家巴克的观点,人类高水平的情感可分为社会感情、认知感情和道德感情。认知感情的生物学基础是个体的奖惩系统。基本的奖励和惩罚系统能够推动一般的探索行为,导致探索和理解的动机。
因此,当问题还未转化成为个体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奖惩系统加快问题的转化——这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手段。比方,我们可以告知对方关心问题会有什么好处,不关心问题会有什么损失。一旦牵扯上个人得失,通常问题就会顺利转化成为个体真正的问题。
认知期待是个体的一种理想,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认知期待可能会促进个体深入思考并解决问题,也可能会使个体的认知活动停留在期待的水平而不愿再作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认知冲突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它会导致个人原有认知结构的改变。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认知冲突所造成的压力,所以会试图调整新、旧知识之间的结构,以解决冲突来实现新的平衡。需要留意是:认知冲突总是相对个体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言的.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一种情境下对一个人构成冲突,对另一个人却可能不构成冲突.因此,冲突是认知发展的必要因素.
另外,认知冲突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问题超出现有的认知范畴,即问题引起了新旧知识的失衡,现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二、问题未超出认知范畴,但认知期待与问题的实际目标之间产生了不一致,即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消除。
认知需求是问题体验的主导成分,它使问题成功转化成为个体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并直接导致学习动机的产生,进而使学习进入问题的探索阶段。
这五个因素共同构成了问题体验,它们之间的关系绝非单向的或线性的,而是相互交织的。每个因素都可以成为体验的起点,互相联系到一起,并最终都指向认知需求,然后由认知需求促使问题的形成——让问题转化成为自己的问题,并直接导致学习动机的产生,进而使学习进入到问题的探索阶段。
1)认知情感——认知期待——认知激活——认知冲突——认知需求
2)认知情感——认知期待——认知冲突——认知需求
3)认知情感——认知期待——认知需求
4)认知情感——认知激活——认知冲突——认知需求
5)认知情感——认知冲突——认知需求
6)认知情感——认知需求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最终产生的认知需求,第一导致问题的形成---让问题转化为个体自己的问题;第二不光导致问题的形成,还引起问题的探索.这两种情形在个体身上表现为:问题变成了真正意义上问题,或问题变成个体自己的问题,但问题又被分为可回避的问题和不可回避的问题.
可回避的问题是客观问题成为了个体自己的问题,但还不足以引起个体对问题的更深一层思考和探索,即解决问题;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个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引起个体对问题更深一层次的探索,即问题的探索阶段.本质上,前一种情形是认知需求还不足以激发出学习动机,如果要使可回避的问题变成不可回避的问题,或者说,使学习进入问题探索阶段,就需要通过认知需求再次引起认知激活、认知冲突,然后强化认知需求,最后产生学习动机,使个体进入问题探索阶段。后一种情形是认知需求直接导致学习动机产生,使个体直接进入探索阶段.那么,从整个过程看,问题体验不仅顺利让问题形成,还让问题进入探索阶段,它推动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着.
问题的探索:问题是问题的答案,也是问题的问题
一个问题对于另一个问题可能是问题,但反过来另一个问题相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是答案.换句话说,A相对于B是问题,B相对于A可能是答案,而B又可能相对于C是问题,C相对于B是答案......问题就像洋葱一样,一层套一层,只有一层层剥开,找到最里面核心的那一层,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探索其实就是在寻找最核心的问题,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是一个治本的过程,不是治标的过程.如果没有找到核心问题,只解决表面问题,那么表面上看是解决了问题,但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问题还会继续发生.只有找到根本性的问题,从根本上拔除,问题才算真正解决.
我们将问题分为:抽象问题,表面问题,过渡问题和根本问题.问题的探索就是一步步接近根本问题.
抽象问题是大脑最底层的逻辑.是字面上问题,属于粗略了解.比方,我们可能存在着问题?我们出现了问题但并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哪里出现问题?
表面问题是问题发生所导致的现象,它是比抽象更具体的问题.比方,他看不清黑板(可能是近视眼),地上有摊油(生产效率低),你今天跑得可真慢(可能没吃饭)...........
过渡问题也属于是表面问题,它是表面问题的更进一步,但它是比表面问题更具体的表面问题,它介于表面问题和根本问题之间.因此,过渡问题可能不止一个.比方,最近工厂生产效率突然降低,原因是地上有摊油,地上有摊油是因为机器漏油,机器漏油是因为垫圈老化,垫圈老化是因为垫圈质量不合格........
根本问题是核心问题,也是之前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源头,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前的一系列问题就迎刃而解.比方说,垫圈质量不合格是因为采购部图便宜,选择不合格的供应商.
问题的探索过程就是找到核心问题,并达到对问题的解决及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