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适度放空自己,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难得的机会,借到浙大学习的机会,一人来到了杭州西湖,感受着西湖的湖光水色,吹着习习的凉风,悠闲地坐在湖边的木条椅上,眺望着远处的雷锋塔,听着湖面打击着暗边的水声,真是惬意。
回想着工作二十余年来的日日夜夜,总感觉是在忙,但也没忙出个所以然来,今天总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租了单车绕着西湖走了半圈,累了下来坐在湖边感受着初夏的温馨。
《道德经》第十一章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5871/5bc3109f35eea82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5871/d774256b8d9ca582.jpg)
因此,我们只有适当地放空自己,放下世俗的烦扰,多思考,多反省,才能取得成功。
三十根辐条插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粘土在陶器上制作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制作器具的功用。
盖房子要凿出门和窗子,里面是空的,才有房屋的可居住的功用。
就象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是一场马拉松,很多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也不是一个分数能衡量的。一个人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凑成长,有张有驰,劳逸结合,去体验人生的美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的领导看不得下属有一点空闲,恨不得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只看到表面的忙碌,看不到思考的可贵。当一个人没有一点时间思考的时候,他只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做程序性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创造力的。
老子讲“有”和“无”的关系,是用车轮来比喻的,车条是“有”,车条之间的空间是“无”;恰恰有“无”,车轮才能更好地转起来。
做人做事,一定要留出空间来,不要全部占满,能看到有,也能看到无,才能更好的体验人生,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学会放空自己,给自己一些“无”的时间,才能更好的绽放。
当你开车或者洗澡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多的灵感。休息的时候,反而能看到一些难题的逻辑。
好多静坐禅修的人,坐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什么都不想,但是他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灵感,这就是他放空自己以后,有另外一些信息进入他头脑里。
把自己的心放空一点儿,放虚一点儿,才能看到新的观点、新的事物,您会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