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十二首咏菊

2020-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会偷故事的人

亲爱的女皇殿下: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如果你想知道这首诗它要表达什么,那你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就会明白其中的内涵。如果你想知道曹雪芹在这里运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手法,那就需要仔细研究一番。因为这首诗曹雪芹他将文学技巧、诗歌创作和绘画手法,这三种技能都融合到了一起。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运用的呢?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首先,曹雪芹他先进行文学创作,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他在他的作品中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以满足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需要。再其次,他以薛宝钗的性格创作了这首诗《画菊》时,又加入了一种审美意识,即绘画的角度所以我们可以从诗中的几个绘画术语进行详细了解,“戏笔”,“丹青”,“聚叶”,“攒花”,“谈浓”,“跳脱”,这些都是用来形容绘画的术语。经过我这么一讲,我想你应该也明白了其中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首诗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曹雪芹他运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是的,没错,全诗除了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部都是问句。而且问得非常巧妙,这是最难得的。一般来说,一首诗里用一个问句就可以了。因为,我们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讲究少问比多问还要好。

可曹雪芹他偏偏要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度,连问三句,主要是以此来彰显他笔下林黛玉诗才的造诣。如果你对红楼梦里的人物有所了解,那你就会知道林黛玉她这个人写诗呀,一般都是要拿第一的。因此,我觉得曹雪芹他也是无可奈何,必须创造出这样的一个高度才行。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用的是问句,那么这种手法到底好在哪里呢?其实,这并不难发现。这首诗的诗题一名《问菊》,由此可以推出,以设问的形式领起全诗,可以突出题旨,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然而,正当我们准备凝神倾听答案时,诗就到此结束了,没有给我们任何一个确切的回答。这就是传说中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探春的这首《簪菊》与黛玉的那首《咏菊》,用得是同样的一种艺术手法,即化俗为雅。不过,它们却略有不同。探春的这首《簪菊》她是用“短鬓冷沾”和“葛巾香染”来形容采菊插在头上,而黛玉的那首《咏菊》她是用“口齿嚼香”来表达此刻诗人的一种动作。虽然手法是相同,但它们的用途却不相同。因为,其中一个是用来作为形容词来描述簪菊,另外一个则是用来作为动词来表达咏菊,都是紧扣着主题。

我觉得我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但后来我又觉得你可能还没理解什么叫化俗为雅。所以,我再讲最后一遍,要是你还不明白,那我也没办法了。不过,你可以选择重新回过头去多读两遍,那你肯定就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化俗为雅,其实这种手法就是说你不要只用一般的审美趣味来练字造句,如果你能把一些令人觉得很讨厌的俗字,用得非常高雅,让人耳目一新,那么别人就会觉得你的诗才很高。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首诗我们从第一句和第二句就可以得知曹雪芹他是用了一种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菊花的梦境。为了方便你的理解,我先把第一句和第二句简单的翻译一下。首先,第一句诗的意思是指篱畔秋菊酣睡一场,梦境也清雅不俗。其次,第二句诗的意思是指菊花在梦中迷离恍惚伴随着云月飘然高举。

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明白诗句的意思,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拟人的手法在这首诗中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在此之前,我想先问一下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物谶。如果你不知道也没关系,因为我会解释给你听。什么是物谶呢?通俗的来讲,其实就是指用一个物品来暗示小说人物的结局。

虽然这首诗曹雪芹他是描写菊花的梦境,但实际上他是写林黛玉梦幻般的情思,带有非常明显的物谶的意味。因为,“和云伴月”本身就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从颈联到尾联这四句都透出一种凄凉颓败的气氛,是对林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这首诗曹雪芹他用了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法。要不是因为在文中薛宝钗曾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过一句话,即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我可能还察觉不到这首诗其实是以“盛”要以“残”作结。也就是说,这首诗并没有在诗的内容使用艺术手法,而是在标题上面动了手脚。这种手法到目前为止,我发现只有曹雪芹他在用。其他诗人虽然也用过类似的手法,但他们只用到第四首诗。也就是说,其他诗人,以春夏秋冬分别作了一首诗,即四季诗。而曹雪芹却以十二首诗作为一个单位。而且,他并不是以时间的变化而创作的这十二首诗。他是以某种特定的思维模式进行创作的。

以我才疏学浅的理解:第一首诗《忆菊》,这首诗是指思念某个人,或思念某个地方而进行创作的一首诗;第二首诗《访菊》,可以理解为作者他非常想念那个地方,已经到了无法再忍受的那种地步。所以,他就来了;第三首诗《种菊》,既然他来了,又那么爱这个地方。因此,种点野菊花也不为过吧?主要是为了方便日后他有个回忆的对象;第四首诗《对菊》,大多数诗人呢,要是他们吃了肥蟹,饮了醇酩,赏了艳菊,自然而然就会对其进行创作诗歌,这是文人雅士的行事风格。

第五首诗《供菊》,可以理解为诗人他们创作好一首诗之后,便把创作的对象,即野菊花,带回来了一些,放在自家的花瓶上供着,以便继续欣赏;第六首诗《咏菊》,我个人是这样子理解的,诗人他们把野菊花带了回来之后,放在家里的书房里。他们可能觉得如果不其进行咏怀古今的话,他们就会觉得过意不去。因此,他们就开始咏菊了;第七首诗《画菊》,是指喜欢画画的诗人,他们觉得野菊花既然可以入文章,那为什么不可以画出来呢。因此,他们对野菊花进行了描绘,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完美结合的境界;第八首诗《问菊》,是指他们咏完诗和画完画之后,感叹野菊花的用处实在太多了。因此,不由自主的想问野菊花是不是还有其他妙用。

第九首诗《簪菊》,是指野菊花对其进行了回答,它告诉诗人说,我还可以成为美人头上的发簪;第十首诗《菊影》,大致指诗人经过一天的尽兴,又写诗,又画画,又问菊的。因此,有些困了。在睡觉的时候,月光下的菊影朦朦胧胧笼罩着他;第十一首诗《梦菊》,指诗人睡着之后,菊花在梦中依依不舍地随着诗人一起登临仙境;第十二首诗《残菊》,指诗人惊醒之后,发现菊花不知道因什么样的原因而衰败。

执笔人:陈可恩

写于2019年7月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