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果你正闲、愁、且抑郁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今天分享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第二封信《谈动》。
文章虽然写于上个世纪20年代,但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仍然具有高度适应性,丝毫没有过时,这也许就是经典直抵人性本心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这样描述青年以及自己正在和曾经经历过的“烦恼的况味”:忧来无方,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是不是说的就是你?
作者很讨厌别人这副腔调“ 你一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青年应该活泼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的,应该努力做学问,不应该把自己的忧乐放在心头”。作者说,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闲愁,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的时时刻刻的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吃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
如何解决?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作者认为儒家讲心性的话很粗疏,赞同孟子的“尽性”主张。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作者举了自己收拾房间“收获不可言喻的快慰”的例子。这里我也深有同感。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朱光潜先生九十年前就写出了这样的文章,可见闲愁、抑郁、烦闷这些情绪对于青年来说多么正常而普遍。如果你正闲、愁、抑郁又烦闷,你需要做的就是按先生所说“要泄、要动”,至于具体做法,各人情况不一,各自寻找尝试。实在没有,就从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