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有个毛用?马云给出的答案发人深省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15人  8804fa6fcf25

那天大清早,Helen给成蹊发来一个视频,我一看介绍是“马云谈孩子教育”,本以为是标题党,结果看完才发现,马云果然是马云,对一些问题的认知远高于常人,甚至领先时代一个身位。

马云谈音乐美术体育对孩子的影响视频

这并不是个新视频,好像是马云2016年的一次演讲。视频不长,归纳起来也不复杂。

马云认为,中国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的“教”做得很好,但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育”却做得极差。知识可以通过传授和学习来沉淀,可文化却是玩出来的,现在的孩子玩得时间普遍偏少。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有了音乐美术和体育的存在,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音乐启迪人的智慧,画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体育活动造就强健的体魄,三者缺一不可。

咱“一路有家驹”是个音乐为主的号,而且在美术和体育方面,我没有任何心得和发言权,所以今天主要聊聊音乐欣赏。

马云并不是第一个说音乐关系着智慧的人,在他演讲的200多年以前,有个叫贝多芬的人就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说来极为尴尬,在中国畅谈音乐是个大大的禁区。我观察和总结过,一群人聊音乐最后必定是不欢而散的:你鄙视我,你在装蒜,你听的我听不懂,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你居然说音乐里有感情和画面?你有妄想症,欣赏个毛线啊,不就是一首破歌么?对不起,我喜欢的是人,作品我不懂也不想懂,你看家驹多帅……

其实造成这一系列尴尬的根本原因真的是教育。我仔细回忆了一下从小到大的音乐课,想到了如下词汇,敷衍、大合唱、大声唱,没了,要不就是改自习。接触乐理和乐器?不可能。老师带着学生深度赏析名作?别做梦了。

直到十三岁那年,我才开始意识到静静欣赏带来的的魅力,快十八岁时听了黄家驹的歌才明白音乐不止一种形式,在30来岁时听完不计其数的作品后才懂了音乐是艺术,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如此密切,音乐里蕴含着无穷的价值和智慧。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它完全不需要靠歌词来辅助加成,这一点大部分人彻底搞反了。歌词只是音乐的补充,而且在补充时必须符合该音乐的意境和情感。一曲饱含深情和思想的音乐必定可以久久流传,而一首歌词扎心旋律机械的歌曲大多保质期巨短。

较之大人,小孩子在音乐欣赏方面,更包容更易接受,投入度也更高。

小侄女只有四岁,这两年每年夏天都要来天津待两个月。从她去年第一次来,我就尝试着引导她欣赏音乐。除了儿歌之外,我给她有倾向性的推荐过节奏强劲的「We Will Rock You」和「爸爸妈妈」。

原以为这么小的女孩子肯定不喜欢太爆的歌,没想到仅听了几遍后,她已经开始跟着皇后的歌抖腿了。后来有一次在车上时,恰好又播放到这首,她居然全程跟着音乐鼓掌打拍子,除了偶尔出现打不准的现象,基本上节奏是不乱的。要知道,我从来没有刻意按住她去听。

第一次给她听Beyond的爸爸妈妈,前奏一起,孩子就皱紧了眉头,一个劲儿的喊“缠住了,缠住了”,我知道她的意思但并没有理会。今年她再来天津的时候,某天看她正在屋里玩玩具,于是我在客厅里又外放了这首爸爸妈妈,前奏刚一响,她飞快的从屋里跑出来,依然是皱着眉头,指着音箱里的声响……我完全明白她想说什么,尽管她表述不清。

后来我又陆续给好几个朋友的孩子推荐过歌曲,有的喜欢柔和,有的喜欢震撼,有的喜欢怪异。与大人们相比,孩子对新鲜音乐的接受度更高。三四岁的小侄女可以听出杂乱纠缠的音色设计,很多大人却不能,大人往往只是一句“什么乱七八糟的”。去年听过的爸爸妈妈,由于前奏辨识度太高,隔一年再听,她能马上识别并试图从记忆库中调取第一次听它时的场景。

对孩子来说,家长的引领和观察太重要了,很多种子都是在不经意间播撒的,有些兴趣恰是在播撒种子的过程中萌发的。

音乐欣赏能带来什么?

在很多人眼里,歌曲是平面的,耳朵接收到声音之后便止于耳朵,好听悦耳就够了。其实不然,音乐是立体的分层的,随着听得次数增加,随着欣赏的深度增强,你获知的信息量也会骤增。

马云说音乐可通天堂,对这个说法,懂的人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不懂的人难免觉得过于抽象。成蹊试着举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来分解一下感受。

Beyond乐队的「大地」,一首乐器极其简单的作品。

初听大地,无非是节奏强、歌词好、气势足而已,隐约感到一股莫名的雄壮。

稍微再投入欣赏会发现,除了雄壮,人声和乐器音色中分明有一种沧桑,非常厚重的沧桑,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沧桑的起因。

深度欣赏之后,一切都开始明晰了,在不看歌词的前提下,至少能体会到这些:前奏的键盘音呈阶梯式上升排列,浑厚中恍若高山高原近在眼前,随后上升停止,叮咚流淌的音符又塑造出大河滔滔的气象。人声出现后,木吉他轻轻地跟随,鼓的节拍缓慢沉重,给人庄严肃穆之感。各种音色巧妙呼应或镶嵌,华夏大地仿佛在以画轴的形式缓缓铺开,中间的键盘在苍茫中透出一股感慨的乡愁,后面不易察觉的和音又加重了这份唏嘘。尾段的吉他音色实在太美,回忆、思念和无奈的味道简直溢出了琴弦。

好了,我们已经顺利洞悉了这首作品的音乐语言,它一定是家国和乡愁的主题了。此时去看看歌词,再了解一下创作背景,此时作品大地已经带着缤纷的色彩站立在脑海中了。

此后再听它时,你会自然而然的跟着旋律和音色去神游去思考:摇滚乐和中国风居然还能这样融合?很妙。如此强烈的画面和感情是怎么塑造出来的?编曲时,四子和林邝培有着怎样的交流碰撞?黄家驹当初在谱写旋律时是怎样的心情?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强大的家国情怀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当时香港还未回归,他是不是有些感同身受?我是不是该去翻看一下1949年前后的历史呢?黄贯中的演唱清脆嘹亮,但明显带着游子的感伤。

之后的某一天,你又突然发现了大地的纯音乐版,从此如获至宝,因为没了人声,你可以更加专注和清晰地欣赏各种乐器的和鸣了。

简单的摇滚几大件,能传达出这么多的信息和情愫?简约与繁复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乐器翻译人的想法时,弹奏环节真的需要高深莫测的技术么……

一旦养成深度欣赏音乐的习惯,便相当于触发了智慧机关,推开了想象力的大门。每首作品和每位作者都是一个原点,沿着这些原点又会发散出无穷无尽的射线,去探寻这些射线的交点是莫大的乐趣。

音乐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是一颗有趣的灵魂将自己的感知和想法融入乐章,并让听到它的人获得共鸣和启示。

好音乐是真诚的赤裸的,那些写出好音乐的音乐人宛如一棵棵生命之树在等着你去对接,根须、树干、枝叶等每个部分里都藏着不同的养料,在这些养料的滋养下,你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灵魂也会有趣和快乐起来。

(由于视频音频在这边无法顺畅发出 请移步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路有家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