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知明空7

2023-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水禅心千古情

1、想要生活得坦然自在,就要告别无明,远离欲望执著,远离各种烦恼。

2、告别无明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知明空”。想要知明空又必须先完成另一个任务,就是你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真心,什么又是妄心。

3、修行也是一种熏染。许多修行仪轨都是传播智慧与善的信息的方法,它们的目的就是不断用大善的理念或者智慧的奥义来熏染你的心,让你的心也变成那样。

4、人的心灵像是一片田地,不种庄稼就会长出野草。

如果你不用豁达、利众的真理来熏染自己的心灵,它就会被消极、负面的信息所填满。

5、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妄心就是假想浮动之心,真心是澄然空寂之心。妄心者,情绪波动,杂念纷飞也。真心者,本来清净心也。

6、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分辨出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呢?

妄心是对境而生的。顺境时,希望得到更多而生贪心;逆境时,因失去或得不到而生起嗔心。不顺也不逆,生活不起波澜时,不懂得分辨宿舍。这些都是妄念的标志。

以个人的偏见来看待事物,往往会生起妄心。

真心是随缘任运的,它不以对立分别的眼光看待事物,不以概念来认知事物,也不以好恶来区分事物。

因此,它既无执著也无取舍,但行中道,不存在偏见更不会被偏见所左右,以妙用感知、应对世界上的一切,并且作出最恰当的选择,简言之,便是“平常心”。

7、什么是平常心?

即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点点灵光,它湛然空寂,明明朗朗,如虚空般遍及一切破,如明镜般映照一切。

当这点灵光照亮我们的生命时,我们便安住在一种宽坦任运当中,自然地做人,真心地行事,无机心,也无计较,无所谓执著,也无所谓舍弃,不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却又能专注用心地做好任何事—你也可以把它视为一种不会被感性动摇但又不失感性的智慧。

8、妄心则不然,它充满了对立的分别,又把一切视为恒常存在,总是贪恋执著,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难以摆脱非喜即恶的偏执。

面对世间一切都用个人偏见去衡量、解读,心中因而充满了对立的比较。

对立的态度,导致以情绪化的判断来应对世界上的一切,以得失来衡量人生经历,故而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人境遇所刺激、所干扰,总是把所有事情都放在心上,总是杯外在的一切牢牢束缚,疲倦又受苦。

9、圣人不昧因果,不是说圣人不用承受果报,而是不被因果的外相所矇昧。

因果循环是自然规律,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必然得到外部世界的反馈,圣人也不可能脱离这一规律,然后以平常心和不平常心对待果报,内心的感受就截然不同。

10、圣人以平常心处世,明白任何事都是经历与记忆,故而能够任运自然,如如不动,坦然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随缘做好当下的选择,因此他们心中也就没有了因果的区别与概念。

11、凡夫把发生在自己生命中的所有事情都看得非常实在,所以他们在乎自己的得失,在乎自己是否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这种执着形成了“果报”的情绪化感知,因此他们不但在身体疲劳受用了果报,而且还被“果报”的概念干扰了心灵的宁静与快乐。

12、用真理的智慧不断熏染自己的心灵,净化心灵上的所有污垢,当有一天你就入一种极致的宁静状态,一点杂念都没有,又觉得一片朗然,没有任何疑问,也没有任何迷惑,这时你就看到了清净的真心,看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当你能认知并忆持它,你也就明心了。

接着,你一天天保任明心的状态,不丢掉它,也不执著它,当你将它变成一种呼吸般的存在时,你的生命就会因此显发一种智慧的光明,你由此便证得了一种无分别的智慧。

13、每个人明心的因缘不同。

14、真心如宝镜,能朗照万物,但本体如如不动,一片光明。但是,如果缺乏警觉的话,又很容易流于无意识状态,生不起妙用。所以,还需要一份警觉。

15、空性为体,警觉为用。空性无变易,警觉随缘现。前者为寂,后者为照。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正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