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般的生活就如我这样吧
2021-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疗程
我在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先衡量一下值不值得。比如我去某个地方,也要脑子里算算,到底哪条路更近,而不会想着今天走这边,明天换一边试试。
思维纯粹从经济理性人出发,以至于觉得很多事情都没有必要做,因为不值得。所以会觉得过年回家太麻烦,挤得要死,在家里呆半个月,有十三天以上相看两厌、被动挨骂。也很迷惑,为什么大部分人挤天挤地要回家呢?我讨厌的人说:“就算我们活到八十岁,每个节日都见面, 能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超过一年”,我妈感动得直流泪水,然而我无动于衷,且只要一想到“天哪,每个节日都回来”,面对他们而身心俱疲。
我偶尔反思,是因为没有建构起自己的价值体系,没找到人生方向与意义才会如此吗?怎样才能令自己的人生看起来不那么一潭死水而有点生气呢?然而,我连再深入思考、或者再往前一点点,都觉得心累。
死水般的生活就如我这样吧。
经济学的算计并不是生活最后的真正意义,教科书这么说,周围的人都这么说。人的需求也分多层,物质的、经济的需求也是最底层。人天生需要更高级的追求,比如安定感、归属感、幸福感以及达到某种境界的自足感。这些往往不能一个人单独达成,有点东西天生就是群体性行为。但有些人也天生地害怕群体性行为。
那么,针对非群体者的群体性行为,要如何定义呢?如何消除即使有亲人,仍固守漂泊之感,甚至希望一刀两断,永世不再联系之感呢。古人说,亲情这种东西,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如果想到逃脱,就只能与此共消亡吗?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