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那寺(11)
苏劲见到法会上沈真人受辱,一直闷闷不乐,就想着找机会去安慰沈真人一番。
一日晚饭后无事,苏劲找到沈真人,道,我见道长近日似有烦恼之事,特来问候。沈真人先是一愣,转而平静道,难得劲儿如此细心,然并无烦恼之事。
苏劲道,道长不必瞒我,我虽年幼,但我也看得出来,道长为上次法会辩论之事而心内不快。沈真人笑道,我的心思竟被你这孩童猜到,看来我修行尚浅啊,还是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不过既然你看出来了,我看你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便与你说说。你可知我为何提出三教合一?
苏劲道,弟子不知。沈真人道,诚如清虚道长所言,道教发展面临不力局面,现在是破解难题的时候了,如果不予理会,任其发展,道教前途堪忧。这一点我与清虚道长观点一致,但他主张坚决保持道教的独立,与儒家和佛家分庭抗礼,我则认为道教应该更加开放包容,吸纳儒家和佛家精髓,走三教合一之路,才能更加把道教发扬光大。无所谓谁吞并谁,只要新教为教众所接受并信奉,而且有利于修身利人,有益于天下太平,何必计较那许多呢?
苏劲若有所思,听沈真人讲完,道,我略有了解,我认为道长所言有理,教义不囿于经典,要根据现实有所发展,哪门哪派不是逐渐发展的,如果不发展,道教只抱着一本《道德经》直至如今,哪有道教的现在?吸收儒释二家的个别观点为我所用,不但不会葬送了道教,反倒会丰富和完善道教意旨,更会造福百姓,利国利民。
苏劲说完,用恳切的目光望着沈真人,意思是不知道所言是否恰当,期待沈真人的答复。沈真人却被震撼了一下,他根本没有想到,此孩童还有这般见识,道,你所言不差,正是如此,怎奈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势单力微,无法带领道教向那个方向去,只能尽我所能在我这丹霞洞尽力宣扬我的观点,而即使那样,又有几个知音呢?不过劲儿,你算一个知音。说完,对着苏劲会心一笑。
自从此次交谈,沈真人待苏劲便更不一般,把道教理论尽可能地传授给他。苏劲学习了道教的各种经典,包括《道德经》、《南华真经》、《黄帝内经》、《文子》、《列子》、《管子》、《鹖冠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等。苏劲眼界大开,感叹着先人的智慧,道教的源远流长。同时也对比儒家经典,发现二者确实差别很大,但是根源一脉,如同一棵树的两个分支,同根同源,却各具特色。
苏劲在丹霞洞修炼一年期满,苏祺瑞便急着要带苏劲回去参加科举考试。可苏劲坚持再学一年,最后在丹霞洞整整修炼两年时间,才回到家中,温习功课,准备参加杭州府举办的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