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学习并不难,或许你只是有点懒

2016-09-23  本文已影响77人  黎木白

这个月10号,也就是教师节那天,我通过上万次的观察和练习掌握了越野手杖的科学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好友相邀去爬山,一开始只是单纯地不想辜负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随意走走看看。

出乎意料,幸运地认识了余戈——一个专业、敬业的领队。

上山前,他首先演示了新手使用手杖时常犯的几种错误,然后讲解了手杖的科学原理,示范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同行的三十几个小伙伴,有多年玩户外的老手,也有像我一样的新手,没有人闲聊,都很专注地在听。

同一个领队,同样的十分钟,看起来大家的收获是一样的。

但是,一出发,立即分出高下。

1. 持续练习,克服不适应

学到一个新知识,我的习惯是立即用起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逐步掌握

可是,当天我并没有手杖,没有条件立即练习,怎么办呢?没关系,还有好几个小伙伴配备了手杖,我可以通过观察在头脑中练习,同样有效果。

于是,我就跟在拿着手杖的小伙伴身后,观察他们的动作:是不是按照领队介绍的方法在用,如果不是,有什么问题,我应当如何避免。

我先跟在一个多年玩户外的老手身后,她拿着一根手杖。在平地行走和平缓上坡的过程中,她的杖尖始终在前脚的前方,也就是整个身体的前方。这恰恰是领队演示过的错误动作,把登山杖当作拐棍在用。

我一边观察她的动作,一边在心里复习领队示范的动作和讲解的原理。

平地行走和平缓上坡时,登山杖的作用是支撑身体往前和往上,减轻腿部压力。因此,杖尖不应超过前脚,而是在身体后方,顶住地面向前推。

登山杖往前时手臂无需大幅摆动,而是手臂自然摆动,顺势将登山杖拖向前,杖尖不向后翘,只是略微离地。

这样才能真正节省体力,否则,会让手臂和肩背的肌肉白白做功,翘起的杖尖也容易伤到后面的人。

我相信,这位老手看到了领队示范的正确动作,也听到了领队的提醒。只是,她不愿意费力气去纠正,既然用老办法爬了那么多的山,也没有出什么问题,又为什么要勉强自己呢?

习惯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很多人不愿意尝试新东西,不愿意花时间掌握新方法,是因为从没因此吃过亏,也从没体会过新知识和新方法带来的好处。

会学习的人往往比不会学习的人更热衷于学习,关键的差异不是前者能力强,而是因为前者曾经切身体会过新知识和新方法带来的好处和收益,因此更有热情和动力。

对大多数人来说,登山杖是个新鲜事物,拐棍却是随处可见的。因此,登山杖刚上手的时候,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当作拐棍来用,用着似乎还挺顺手。

知道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后,刚开始练习特别容易同手同脚,感觉自己都不会走路了。在领队讲解的过程中,我就一直拿着空气原地练习,真的觉得很别扭。

是否愿意用持续练习和不断调整克服入门阶段的不适应,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愿意持续练习和不断调整的人,最终能够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不愿意继续的人,最终还是原来的自己。

十分钟的听讲,只能在脑海里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渐渐淡忘,甚至可能会因为错误的行为而修改记忆,反过来给自己的行为以合理的解释。

还是这位老手,在分享户外爬山经验时,她提到下山时身体要向后倾。领队随后纠正道,不能往后仰,而是要向前倾。

下山时,手杖的主要作用是减震,减少对膝盖的冲击。因此,杖尖要超过前脚,长度也要适当调长,先于前脚落地,这样一来,身体自然是向前倾的。这一点是反常识的。

我想,这位老手之所以会把领队的讲解记反了,不是因为当时没有认真听,而是在听完之后没有通过正确地练习加深理解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回到了最初的常识推理。

2. 上万次练习,把知识变成技能和本能

没过多久,朋友帮我捡来一根木棍,粗细和长度刚好,我就立即用起来。

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总想把木棍扔回树林里,两手空空不是更轻松么?!

但我一想到机会难得,就不断鼓励自己,不管多么复杂的动作,重复多次都会变得简单易行。

从前学跳舞、练瑜伽和太极,不都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抠下来的吗?!学会之后,行云流水地把一套动作完成,那种感觉多么舒畅,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尽管木棍比普通的手杖重得多,我始终没有丢弃,而是一路拿着它不断练习,通过调整手握的高度来改变它的有效长度。

平地和缓坡,拖在身后;

遇到陡坡,变短,在前方支撑身体向上;

下坡时,变长,在前脚落地前撑住身体,用上肢力量缓解膝盖冲击;

过河的时候,变长,探测前方石头是否稳固,探入河底保持身体平衡。

行程过三分之一时,朋友说她的手机记录已经达到了一万步,而我也终于把木棍变成了自己的第三只脚。

这时,我想起了过去没多久的30天的英语口语练习,每天半小时,反复纠正自己的咬舌音口型。30天后,新的习惯终于形成,想要模仿过去错误的口型反而觉得不适应了。

很多人以为,对于一个新知识,知道了就是学习了。

事实上,学习这个词有两个字,学和习。勤加练习,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更进一步,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


3. 学会观察,提高学习效率

接下来的一段路,我一直跟在所有人都佩服不已的一家三口后面。

那一对夫妻想必是有经验的老手,带着八九岁的小男孩,跋山涉水,不慌不忙。

他们仨人手一杖,小男孩还不太会使用手杖,父亲就一直在他身后提醒他。

一开始,我的注意力都在手脚协调上,由于木棍没有腕带,我渐渐忘记了领队讲解的握手杖要领(学了不用,确实很容易遗忘,这和记忆力好坏无关)。

幸好,那个耐心的父亲一直在教他的孩子如何利用腕带,我跟在他们身后,反复地听,仔细地观察,不断地在脑海中模拟和演练,爬到山顶就已经烂熟于心了。

很多人以为手杖是像拐棍那样一直握在手里的,其实不然。

一直紧紧地握住手杖,会对腕部造成损伤,尤其是下山的时候。

在行进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手杖的腕带,通过压腕带的动作来传导受力,上坡的时候产生推力,下坡的时候缓解冲击力,而不是手与手杖直接通过摩擦力传导。

那天,领队在午餐时还教了我们一招——如何正确地切石榴。回家后我就用他的方法进行测试,同时还上网搜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思考原理是什么,还能怎么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希望做个有心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掌握更多的生存本领,也拥有享受生活的能力。


4. 学习的可能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小白,你一整天都顾着练习使用手杖,岂不辜负了大好风景。

其实不然。

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美景,全身心去感受,体会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乐趣,也享受了大汗淋漓的畅快和放松。

手杖的使用练习是机械性的重复,肌肉在摸索最合适的力度、幅度和节奏,大脑则在休息和娱乐,只需要时不时地检视一下动作有没有走样,环境有没有变化,是否需要调整,等等。

回到家,我立即把学到的新技能教给了猫猫,并让他用木棍练习和感受,体会其中的科学原理。

是的,我把木棍带回了家,以此纪念我的第一次越野活动,以及手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二天,我又抽空上网调研了手杖的相关文章和资料,让自己的知识更全面。

比如,登山杖和越野手杖的异同。

比如,轻薄且中空的手杖为什么能支撑身体的重量,科学原理是什么,类似的结构还有什么。

写完这篇文章,我打算再抽空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和文章整理成一张全面的思维导图,或许,还会把它们升级为一门分享课。

我在努力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一天天,一点点,做更好的自己。

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学习和提升并不难,愿与你一路向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