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纠结的根源在于你不会拒绝!

2017-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钱眼观天下

1

1月10日上午,参加一个讲座时,前排一位女士转身说她的手机没电关机了。问我能不能借一下移动电源充电,当时我正在为我的手机充电,可能是她看到后才开口相借的。

由于考虑到今天的讲座时间不会太久,早晨随身带了一个容量比较小的移动电源,大概容量5000毫安,充电速度也很慢,这位女士跟我借时,我手机显示电量刚刚充到40%。按照普通手机的电量和上网时长衡量,我这个手机电池容量也小,40%的电量估计上网的话就是三四十分钟的时间。

看到她着急的表情,还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开机处理,于是满心纠结且不太情愿地借给了她。

本想放宽心,自我安慰说借就借了吧,算是助人为乐一把。

可是,几分钟后,纠结的心情进一步加剧。为什么呢?

因为纠结的心理让我思考到了两个问题:

(1)主办方说这个讲座非常重要,讲座开始前要求大家认真听课,关闭手机或者调成静音、振动状态,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接打电话,以免干扰老师授课。言外之意就是在老师讲课期间学员手机基本上应该是休眠状态,不会耗费太多电量的。

(2)如果她有急事需要处理,可以借旁边人或我的手机到教室外面打电话,而不是先给自己手机充电。

哎,对了,问题来了,惯性思维发挥作用了。有急事可以借用手机打电话啊,她为什么没有借手机打电话,而是借了充电宝?看来一是没有认真听课,只顾低头上网玩儿到没电关机;二是肯定也没有什么急事,要说急事就是由于手机关机引起的手机依赖症发作了,所以着急充电。

不巧的是,几分钟后,我的推断得到了证实,因为当我看到她的手机再次开机后,她的手非常熟练的在拨动手机屏幕,哈哈......原来是这样,果然是这样!

2

看到这一幕,纠结的情绪似乎有所缓解,进而引发出一个思考:我当初为什么没有拒绝呢?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又何必纠结?

碍于情面,没有拒绝,可是双方并不相识;出于同情,没有拒绝,可又并非完全自愿。

再仔细想想,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我们心甘情愿去做的呢?又有多少人是在违心的、情非得已的状态中做着不得不做的工作呢?

3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借钱了。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面对亲朋好友的求助,是借还是不借呢?

社会上普遍流行并被广大老百姓认可的观点是:不借可能永远是朋友,借了往往就变成了仇人。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能记得滴水之恩的,按照约定的日期主动还了钱,暂时有困难的也能主动联系说明原因希望担待理解,延缓一段时间;借钱之初就没打算归还的赖子,宁愿背负“失信”二字,开豪车、住豪宅、出入高消费场所,也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忘恩负义的干脆不接电话、手机换号,甚至玩儿起了失踪,全然不顾债主的急需;更有不齿之徒撕毁协议,拒不认账,甚至对簿公堂,因此成仇。

人性的光辉与兽性的无赖在借钱还钱这件事上能最真实的体现出来。

张口三分利,不给也够本。大部分人碍于情面,本来自己也正需要用钱或者即将用钱,却不会拒绝,在纠结中把钱借了出去,从此过上了“是要还是不要”、“人家不还钱了怎么办”更为纠结的日子,甚至自己也轮到了借钱度日。。

聪明的人,善于决断,大胆拒绝,看似不讲情面,不愿帮忙,实则坦坦荡荡,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宁可失去暂时的朋友,也不结下一辈子的冤家。

所以,为了不让人生再纠结,请放下面子,从当下开始,学会说“不”!学会拒绝!!


END


钱眼观天下    我是老钱    我为梦想代言

作者信息:老钱,简书写作新人,培训师,中医针灸师。微信公众号:qlsh51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