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试卷,我们该谈些什么
考计算机网络有感
说到考试,其实我是最怂的那一个,也是跟考试接下的孽缘最深的那一个。曾经我一度以为,度过了高考,度过了二次高考,我对于考试不会有任何不适感,或者说考试就会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不再陌生。 但从大二转到计算机以来,我觉得考试成了我最大的心病,就像一个永远不可解的怪圈,一步步吞噬撕裂我的生活、价值观包括对未来对人生的看法。
哈哈,听起来蛮中二的,但是带给我的折磨又怎能是仅仅以戏谑之言寥寥几句能道完的呢?今天,我不想诉苦,不想谈悔恨、懊恼、纠结,我只想认认真真谈谈现在的我对于考试的看法。
在考场上晕过去、大脑完全空白,我觉得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面对一个你看见过、做过、探究过的问题,当记忆随着时间模糊,不确定、疑惑成了痛苦的最大来源。“我明明记得我会的”,“这怎么和我脑海中的不一样”......有人会把这归结于知识不牢固、掌握不透彻,诚然,是也。不过,以前的我有着另一种看法——考场上的情感因素可以左右整个结局,所以就算你掌握的再牢也很可能会模糊、犹豫、最后彻底崩掉。
我个人认为,考试应当是一个舒适的环节,和出题者对话,一步一步展示你所学会的东西以及你的看法、你的判断。可是,现在的考试,现在的计算机考试让我无从下手。说句难听点的,毫无体验感。感觉自己所学的和出题者的世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存在,茫然、无助、悔恨、懊恼。茫然——我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无助——我已经够努力了。悔恨——为什么再抓紧点时间好好复习。懊恼——我已经够努力,做到自己的能力极限为何还是这样惨惨收场? 像一头待宰的羔羊,无助的咩咩叫,等待考试结束,把这份无助感继续蔓延到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学习当中,走向一个更大的循环loop。
对于解决办法,我不是没有想过,我想了,扎扎实实的反思过,大概可以有以下几个思路:
1.就事论事环节,我不管你平时听课也罢、有没有及时复习也罢、备考环节有没有好好准备也罢,在考场上心态一定要端正。要保持一种游击战心态,能拿一分是一分,怎么猥琐怎么来。就算这个东西完全不会,但是凭借自己的分析总该得到点什么。 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是实际上如果真的不会或者充满疑惑,你真的很难有一个冷静的大脑来供你猥琐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那些建立在自我小聪明上的trick一般都是自欺欺人系列。因此,这种方法只适合于你拥有一颗冷静沉着的头脑,那么怎样...?下面继续分析
2.备考环节。针对大学的考试,前辈们有着很多经验,总结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学的考试不会刁钻,只会考察你的基本理解和运用,那些存在于高中试卷中的各种诡计基本不会出现。而且对待大学考试,需要做到知彼知己,了解任课教师的脑回路,了解考试的布局,了解以往的考试类型。以上这些建议大概会让你感到一丝轻松,切,“大概”“基本掌握”“留几天复习就行” 这种标签会不自觉的贴在考试上。诚然,当你回头概括大学一门课程的考试时的确是这种感觉。然而,事实却是:大学课程的广度、深度远远足以盖过你的脑容量,如果真要还是耍起trick岂不成了竞赛?课程这么多,活又这么重,如果能灵活做到以上提到的那些而且保证高效率,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提到难,提到对课程的抱怨,提到对考试不合理等等无用的complaint,我不禁在想大学真的就是这种burden和纯粹的套路化吗?有了方法论,应用到具体对象又是一样的结果吗。举个例子,我这些年一直自诩为喜欢数学,对那些计算、公式推导等等丝毫不怂;于是演变为对于涉及到偏推导理论分析计算的课程,我会欣然面对,但是凡是有关于computer aspect的东西,心里油然而生的抵触感。人一旦对于事物主观上贴上标签,就会导致后面应对行为的自动分化。
这里我想插几句老生常谈的事情。就目前我的学习来看,计算机科学是90%立足于工程,对于逻辑理解、过程理解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它需要把人的思维转化为机器可以接受的code/0101,而且可支持大规模运算并保证一定准确率的事情。有很多东西,说实话,非常反人类,并且我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适应。 加之计算机科学的庞杂以及知识的飞快更新,我很难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框架——这是我学习过程中最头疼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上一秒你所理解的东西在书本下一句陈述就被否定。
我把这种无头绪的情况总结为源于对于这门学科本身的抵触和陌生。从完全不理解到被迫着在短时间内接受、运用,自身的懈怠和对这方面tech的不感冒,一开始我就不自觉的贴上了“hard""boring""nonsense"等标签。这事情也不能全怪我,每个人的侧重点、能力擅长之处、想法等就有着天然的区别;缺乏强制性灌输、缺乏大批量有反馈练习、缺乏监督,自然让我把标签刻的更深。重新学习的代价非常之大,在时间节点这头的我们倒头重来是不现实的做法。
4.那么在时间节点这端的我们,能做什么?我想实际上靠谱的解决道路只有那些old advices。
(1)从 接受知识 这个环节开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建立起来一个稳定的、靠谱的、和老师书本描述一致的模型,就算后面会不断的变化,但是至少有了一个先驱,改变并不会太大。
(2)高屋建瓴。我指的是 如果有辅导资料、参考资料,必须迅速采纳,不要抱着自己的self frame不松手,别人总结的一定有可取之处,如果感觉理解接受不适应,找到最权威的框架,给它点时间,一定要容纳。
(3)以试题驱动为主。既然你也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天赋(暂且接受这种逃避的说法),那么就用最功利的方法,考试是试题-答题模型,那么从最开始就接受这种模型(关于这点,我在高考已经体会太多了)。能拿到分就行,猥琐就猥琐。
(4)大胆面对。confront it。不要开始就预设很高的心里门槛。
(5)seize time! 如果没有时间,没有投入,怎么会有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