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华丽转身-从仰望到亲民
说起炒股,那是一段说不完的佳话,目前的A股市场已经跌破2500点,创造了2015年以来的新低,股民的心情一落千丈,股市、房市、币圈、市场经济连续低迷,让即将过去的2018年充满着哀伤,不过按照市场定律,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就是最好的入市时机,如果你准备好了,这将是10年一遇的入场最佳时机,错过这个时间,或许又要等10年。
当然现在说起炒股,人们觉得再正常不过了,单单中国股民就已经过亿,你知道股票是如何在中产阶级中兴起的,人们又如何选择好的证券公司进行买卖股票呢?
在上世纪初,股票还仅仅是富人的游戏,对于中产阶级来说,股票还很遥远。一直到二战结束的50年代,各国国民储蓄越来越多,中产阶级就正式地兴起了。凭借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当时美国中产阶级就成为了他们社会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美国三大投行之一的美林银行,在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很小的投行,在业务竞争方面,无法和当时的摩根等大投行相比,因此,美林准备另辟蹊径,它看中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兴起,开始推动一个为普通老百姓提供证券服务的金融模式。
首先它要做的就是向普通老百姓普及金融知识,让更多没有金融基础的人,了解金融、股票。其次,他们不断地简化开户手续,让大家迈过敢买股票的第一关。这一次的战略转型非常成功,到了50年代,美林就已经跻身美国的三大投行之一了。
而金融业,通过这次转型,也就从有钱人的专属,转型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
而在此期间,投行产生了一个新的业务:“零售经济”。就是通过针对每一个小股民服务,赚取佣金,就像零售产品一样。
如果你去证券公司开户,证券公司会告诉你他们的佣金及服务费,然后告诉你,如果你交易会产生哪些费用,虽然不多,但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这是最初的盈利手段,而在中国,零售经济仍然是证券公司的主要盈利手段。
一般去开户,都会有什么费用呢?一般分为佣金、印花税、过户费,全部加起来大概就是千分之一点六的费率,也就是你买卖一万块钱的股票,大约有16块钱的费用产生,其中10块钱是印花税,交给税务部门,3.5元的佣金交给券商,5毛的佣金要归证监会和交易所当监管费,还有每1000股要缴纳1块钱的过户费,是要交给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费用。
虽然看上去数字都不多,但这是交易一次地价格,如果你频繁交易,就会频繁产生交易费用,券商也就挣的越多,而我们国家一只股票在一年内要转手6次,而美国只有2次,2017年我国整个券商的佣金收入大概在352亿。
虽然券商在这中间赚的盆满钵满,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选择一个好的券商才是我们关心的,那怎样的券商才算好呢?
要从券商的规模、实力、和能提供的增值服务上考虑。
首先要挑选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雄厚的券商,其次在费率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增值服务和用户体验就会更重要。比如是否有为你的资产收益考虑、是否替你开通港股通这样的业务、是否帮你把分级基金的创新业务给你开通了,而且开通的方式比较边界、比较人性化。
还有一点就是,券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增值服务也在不断变化,它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线下的服务,所以这个时候,挑选离你家进的营业厅会给你节省很多时间成本。
在我们国家,像中金、中信、国泰君安、华泰等一直是排行在前的几家券商,选择这些券商作为自己的开户商,还是比较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