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生活、正能量、诗歌、

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

2024-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龙角鸣鹿

杂谈·也聊教育 // 鸣鹿原创


点此购买会员有惊喜(限首开)详见文末

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

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单看题目就很引人深思。于是,我细细品读,一口气把它读完。掩卷深思,觉得颇有收获。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教师设计教案似乎也有一种“求完整”的倾向。拿我自身而言,从教伊始至今,我似乎总在努力使自己的教案完美无缺,每一堂课我都在致力于让我的“完美”教案得以“完整”落实,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推进,毫不放松。读完此文,我不禁沉思:如此,妥否?

“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站在学生立场,思考“教”与“学”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学”才是目的,“教”只是手段。一堂课或一篇课文,我们可以教得不那么完整,甚至留有遗憾,但若能给学生一个充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有所得,那就是达成了教学的目标。如此想来,“完美”的教案应当适当地“瘦身”,以求“学”得充分,打造出更高效的课堂。

“学得充分”意味着学的时间要“够”。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需要思考,这就得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一提问就希望学生马上举手,一讨论就要求学生踊跃发言,这是不现实的,是违反学习规律的。

“学得充分”意味着过程要“透”。教学常因“教”得完整而挤占了整个课堂,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空间,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只有“瘦身”了的设计,把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沉浸在“学”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深刻的体验,才会有生成。教学中,教师应当重在“参谋”和“引导”,指引学生的“学”,切忌以“教”代“学”。

“学得充分”意味着所得要“厚”。这里的“厚”,是学生的所得、生成要丰厚。比如讲比喻句,我们会这样设计:这是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作比?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看似层层递进,却难以促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语言水平仍在原地踏步。倘若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进行足量的语言实践,他们就会对于比喻的认识“了悟于心”,所得自然丰厚。

“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体现的是学生主体观。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变“教案”为“学案”,给学生足够的时空,让学生“学得充分”,获得“厚”的生成。


点此蓝色字体购买会员有惊喜回报(限首开)具体金额如下:

☞  购买会员有返利。凡在此购买的会员均有丰厚回馈(平台通知为准):月会员返利200贝贝,季度会员返利500贝贝,年度会员返利2000贝贝;若中途有困难可视情况给予全力援助,直到可独立赚贝为止。

☞  文章上榜有奖励。凡文章被伯乐或理事会推荐上榜,上榜文篇篇都有额外奖励:伯乐推文每篇奖励100贝贝,理事会推文每篇奖励50贝贝。

☞  坚持写作有扶持:扶持新人走上日更之路,每枚徽章都会有惊喜红包:日更20天奖励20贝

贝, 50天奖励50贝贝,日更100天奖励100贝贝……依此类推,上不封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