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读书

我们是否真的已经长大✨?

2017-01-18  本文已影响17人  不迟到的Suki

小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了,却发现,原来“长大”和“成熟”,是两回事

那么,成熟到底是什么,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为了找答案,我看了很多书,观察了很多我觉得已经成熟的人,后来,我总结出来了——成熟的标志是“你是否拥有自己独立看待这个社会的坐标体系”。也就是,你,是否真的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做自己的事情,成为你自己!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听老师的、听家长的。稍微长大一点的时候,我们追随我们偶像的思想与脚步。后来,慢慢的,我们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我们通过阅读、通过旅行、通过生活的历练,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当然这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在中国,大家知道,目前社会普遍的状况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会看到“人云亦云”“羊群效应”;会看到“Mummy’sboy”成为了父亲;会看到真正有“主见”“做自己”的人,并不多见……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很多年前提出了“巨婴”这个概念,直到最近,出版了新书《巨婴国》——什么是巨婴呢?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讲,“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和年龄上是大人了,但心理与内在却还是婴儿的发展水平。”有些人身体四十岁,心理十几岁,甚至三四岁。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书📚我还没来得及看,看了武志红老师几乎所有的作品,我想,这一本也不会例外。

我并不是一个“读了书,尽信书”的人,对于武志红老师的理论,我曾经有一长段时间的“怀疑期”,为此我去看了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引论》;接触了海灵格Bert Hellinger(德国心理治疗师)的“家庭系统排列”理论;翻阅了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

然后,我发现,尽管,武志红老师对于部分案例的解读确实过于偏激,但是,他的原生家庭理论,确实是目前解读中国国情之下家庭与人生百态最好的理论☕️,值得所有人去阅读,带着你的过去,你的现在,你的未来,去反观,去品味,去思考。

毕竟,只有你自己成长了,成熟了,你的孩子,才能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的长大!

见过我工作状态的朋友都会说,你不要对你家伊伊太过严肃和严格了哦。其实,真正了解我的朋友会知道,对于孩子,我大致是“放养”,我和先生对于小家伙的养育达成的共识是——健康快乐的成长!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快乐指拥有自主的权利,也就是让做她自己!与我们而言,就是尽力提供民主的环境。我们的责任是保证孩子的安全与引导正确的三观。其他,顺其自然就好。

除了一岁左右开始坚持至今的每晚讲故事,我们几乎对她没有过任何其他的“要求”和“用心”之处。大家看到的兴趣班、甚至最近一次的普通话讲故事比赛,几乎都是她自发的行为——自己选要学什么,自己选培训学校,自己决定练习讲故事的时间,自己把握自己是否能够顺利讲下来,如果她觉得可以了,她想不想练习都随她……

所以,大家看到了一个古灵精怪、一切喜欢自己做主的小家伙在我家快乐的成长。我认为,这,才是提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

写着写着貌似离题了,我要去温书啦☕️😁。。。


附武志红新书《巨婴国》答记者问(部分):

记者:你新书中的“巨婴”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我大学时的心理学老师,也是你们北大心理学系的系友,曾讲过年轻人一定要“挣断脐带做大人”。脐带这个意象,应该和你建立的这个“巨婴”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她当时还只是针对“被抱大的一代”,你解剖的则是整个国民性。你说过,你没有理论上的野心,但从“巨婴现象”到“巨婴国”,会不会有“以偏概全”的问题?

武志红:的确有这个问题,像王小波那样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巨婴。我只能说,这么多年来,我在心理咨询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绝大多数现象,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都是婴儿。我2013年明确提出“巨婴”概念,并就此写了一系列分析文章,这个概念在微信等新媒体上已经被广泛接受。

什么是巨婴呢?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和年龄上是大人了,但心理与内在却还是婴儿的发展水平。弗洛伊德有个概念现在已深入人心:一岁前的婴儿处于口欲期,他不仅好吃,而且用嘴来探索世界,他对任何一个事物好奇时,会用嘴去感受它。作为举世闻名的好吃国度,我们自然会推理到,中国社会集体上是处于口欲期,也即集体上是一个婴儿的国度。而我更激进一点,认为中国社会集体上没超过六个月大。六个月前的婴儿,处于一个特别的共生阶段:这时的婴儿会觉得,他和妈妈是一体的,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甚至是,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这个年龄段的婴儿还有另一个重要心理:全能自恋。即婴儿觉得,他一动念头,世界就该围绕着他的意志运转。

共生和全能自恋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这种可怕的玩意儿:我必须和你共生在一起,我不能独自生存,而你必须听我的。这就构成了共生绞杀,共生绞杀在一切中国式关系中都可以看到,譬如孝顺:父母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孩子必须听父母的等等。

在婴儿身上,追求共生与全能自恋还不会构成问题,因婴儿没有力量。而在巨婴身上,共生绞杀就会构成各种严重问题。

记者:按照你书中的说法,你一岁多以后突然不再向父母哭闹了,是个过早懂事的孩子。但你依然说自己是“巨婴”。这是一种残酷的自我剖析,还是一种更方便的批评姿态?

武志红:在建立“巨婴”这个概念时,我首先解构了我自己——我也是一个巨婴。这种态度,会让我去掉批评味儿。批判味儿,是从外看内,居高临下,似乎在说,这个社会不好,这个社会的人性不好,而我更好。这种味儿,自然会容易被人反感。但解构味儿,则是从内开始,深入到自己,深入到社会,深入到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先从解构自己开始。因为对自己有爱、有理解与接纳,所以就不会对社会抱以批评的态度。

记者:我们经常说“童心未泯”,“永葆童心”,这和这个要被扬弃的“巨婴”会不会有点矛盾呢?

武志红:有一个不报复的养育者,可以培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已经准备好接受我的本能喷涌而出。这是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对如何养育婴儿的一个概括性描绘。即,养育者要允许婴儿充分表达他的活力,而这常常被表现为攻击性。所以,调皮的熊孩子,比太懂事即压抑的孩子心理健康水准要高。

要培养这样的孩子,需要两点,第一点,爱,即婴儿的物理需求和情感需要要得到回应与满足;第二点,自由,婴儿在伸展他的攻击性时不被报复。如婴儿持续地和一个养育者建立这样的关系,那么,婴儿的生命,就与这个养育者的生命之间,产生了完整的链接感,这时他就变得既能享受孤独,也能与别人亲密相处。

我们国家的父母,尽管总是说太溺爱孩子了,但以业内观察,我们国家的养育者面对婴儿时,常是各种忽略加惩罚报复,能与婴儿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养育者并不多。可以说,这是一切问题的源头。成年人之所以是巨婴,一个原因是,希望能有机会再退行到婴儿状态,被好好满足。

……

摘录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