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河南教师读书会

让孩子自己来

2023-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自己管理自己。

这才是人越来越自立、能独立的钥匙。

然而这钥匙却常常被扔掉、被束之高阁。

君不见,咿呀学语的小孩儿哭闹着争取自己拿勺子筷子吃饭的权利,却被大人无情剥夺,只因嫌小孩儿撒桌上或衣服上饭粒收拾起来太麻烦……于是两三岁的孩子不会用筷子(五六岁了还得爷爷奶奶满屋子追着喂饭吃)的比比皆是,甚至到学龄期了连握笔姿势都成问题……

明明孩子可以自己来,为什么要越俎代庖,剥夺了孩子吃饭的乐趣,生生夺错过他们的练习手脑协同敏感期?

君不见,教室里的孩子才是这间屋子的主人,任课教师、班主任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引路者或“服务员”,然而日常却是“主人”必得遵守“服务员”的各种要求、指令,否则就是违纪不听话。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年龄,经常被压制,久而久之,成了“良民”的孩子们放弃了“争权夺利”,自尊水平越来越低,自律能力越来越差,创新能力无从谈起……

明明孩子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来),为什么要越俎代庖?

这就是如今的教育越来越累的原因吧。

为何?

教育的主要对象——孩子是被动的接受教育。

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施行的是人治(法治)而非自治,大都是领导(校长)老师(班主任)说了算。

早在1987年,陶行知先生就在他的《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谈到:“学生自治是学生团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

李镇西老师的带班方略是“学生团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订立班规,人人都参与”。因为确实有效,老师轻松,李老师一直到退休前都是如此管理班级,腾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思想、深入学生心灵,老师貌似成了“甩手掌柜”,实则是学生心灵的陪伴者。

脱掉“班级警察”“学生保姆”的外衣,洞悉孩子们的成长节律,因材施教,解放自己,成就孩子,提升自己,不好么?

像这样级别的教育界泰山北斗都旗帜鲜明的要求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反观现在的课堂,敢于放权赋能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来的班级又有几个呢?

怪不得太多的老师哀叹“太累了”,这“累”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给自己下套吧——干涉太多,包办太多。

一,为什么累?

我们跟着李镇西老师来看看累的因素有哪些:

1.教师累

身为教师,向上学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的精神指示,向下要布置作业、督促检查、搞好清洁……事无巨细,保姆式+扫雪机式,怎能不累?

不敢放手锻炼孩子,还嫌孩子这做得不够那做得不好,活儿全是咱老师干,孩子们只能干看,还落埋怨,咋不累?

2.学生苦

一切都得听班主任(老师)的,想要有点儿自由发挥、临时创意,一棒子打过来——你懂啥?你行吗?分分钟灭了孩子们的热情和勇气——主人翁小火苗被束缚在老师的条条框框之下,自尊意识被忽视,自律水平一步步降低,自觉性咋会不越来越弱,依赖性焉能不一日日递增?

巨婴,怕就是这样炼成的吧。

啥事都被“安排”好了,提线木偶一样生活(学习),没了“自我”,咋不觉得苦?

3.教育太随意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表扬,往往根据一时的情绪或者往日学生对潜在的主观印象而随意给出,脑子一热容易出现表扬批评的差异化和方式的不恰当。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自尊是脆弱的,久而久之,身为教师的教育威信在学生的心目中怎能不降低?

成绩好的做啥事儿都是对的,调皮捣乱的、成绩暂时落后的,一举一动的都是错的,似乎带着原罪而来,活该总被批评?偶尔的小进步活该被“视而不见”?

4.班级是班主任的影子

人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班的班风,往往有班主任的影子,甚至班风的好坏,也取决于班主任(包括任课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嘛。

但,班级不是班主任的班级,而是全体学生的班级,学生的参与精神、主体意识、民主观念才是这个班级班风的精神内核。

若这些无法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得到恰当发挥、施展,就像大脑的“用进废退”一样,只能淡化甚至泯灭,班级可不就成了班主任的影子。

5.师生异化成君臣关系

这一点最可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理念由来已久,师生之间难道只有绝对的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发号施令与绝对服从的关系么?那,师生平等互助、教学相长又如何落地?

刚刚新鲜出炉的全国高考甲卷不就有这样一段话么: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因技术的发展,人,非得被异化成了时间的仆人么?

那是不是同理可证,

若教育教学要发展,师生,非得变成君臣关系?

怕是不能吧。

二,如何才不累?

找准了累的根源,那就出手呀!

自治!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不是好汉!

古人不都是这么说的么?

不论是国家大政方针的“放管服效”还是企业公司的“股权稀释”,或者教育领域的自主管理,小到家里孩子的自己吃饭穿衣,无不指向两个字:

自治。

所以,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参与进来,主人翁意识落到地儿了,锻炼了孩子,解脱了师长,皆大欢喜!

学生是有意愿、有能力、有潜力自治的。

这自治,练习的可不单单是让孩子自己管住自己,

还有面对困难、困惑时通过各种方式自己解决的能力,

当然,一开始离不开老师家长的示范引领,过程中有时也离不开师长的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孩子们在自己想办法解决各类大小问题中,能增长判断问题的经验,解决得越多,经验越丰富,假以人手,纵然问题暂时被消灭,经验也被别人拿走了。

故,若想经验丰富,必须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

这,是必须成人(师长)洞察秋毫的,孩子们才能有机会得到解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让孩子们自己来,我们做“教练”,偶尔指点一二,彼此做好自己的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好的教育生态!

放手吧,让孩子们自己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