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阅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批注1:
思辨性思维的形成,只有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够习得生成,所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习时也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都可以作为落实这一任务群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关键,但“好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这就更加凸显了我们落实这一任务群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要善于借助“推断、质疑”等方式,切实促进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
批注2:以前总认为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需要放在中高年级。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对于第一学段(1-2年级)也有明确的要求。在学生还不太会通过书写去表达自己的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说出一两个理由”的方式勇敢表达。低年级也可以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训练,这体现了学习的发展性,由浅入深的要求体现了其科学性。这也启发了我,任务群的落实在各个学段都有具体的要求,我们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遵循课标的指引设计相应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辨力。
批注3:对比第一学段(1-2年级),很明显在第二学段(3-4年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的内容由感兴趣和熟悉的事物入手,到对学科和自然奥秘的探索、对日常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这一阅读载体的转变更体现了对学生要求的提高。对表达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由原来的会思考、会说,变为了“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综合性更强的方式。
批注4:在第三,第四学段中,要求学生能阅读的材料也进一步指向了社会生活、科学甚至是哲学领域,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在表达上也更强调“有理有据”思辨性的思考与表达。
批注5:“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依据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我们一定要在充分研究学情、课标、教材的基础上,设置适应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
批注6:大部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落实都要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本任务群的落实也不例外。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可以为学生思辨性能力的发展打开思路,创造多角度的表达空间。
批注7:新时代,新教法,新学法。我们在鼓励学生向内求自我思考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学会自主搜集学习资源,支持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