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休息
学习、工作、生活一般被称为我们人生的“三驾马车”,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努力精进,却忘记了“马儿跑”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前提——“马吃草”。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继续前行。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曾担任美国副总统的首席演讲稿撰写人丹尼尔·平克在他的《时机管理》中从经济学、人类学、时间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等领域的近700项研究,点破了时机背后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了智慧背后的科学分析,该书就谈谈了休息的类型、休息的科学时机。
休息可以调节情绪。但休息也是有时机的。
看来,方法大似气力,懂点跟我们的休息息息相关的科学规律很必要。
休息的类型
休息有两种类型,一个是警觉性休息,一个是恢复性休息。
警觉性休息呢是指在做高风险事件之前,主动地暂停行动,检查所有指令,防止出错。
恢复性休息是指在低谷期到来之前,我们应该花些时间休息。恢复性休息可以帮助我们把低谷期的情绪和认知能力恢复到一个良好的水平,避免低谷期的到来。
大量的研究和实验都证实了工作和学习间隙增加恢复性休息的重要性。
比如,考试季来临时,上下午轮流轰炸,上午还好说,精力还算旺盛,下午(尤其是夏季)常常会蔫不拉叽的,若能让孩子们在下午考试前休息二三十分钟,用来“吃喝闲聊”,结果他们的分数并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而且效果很明显,相当于多上了三周的课!吃惊吧。
平克的团队通过研究比对,就发现学生在下午参加数学考试的分数,会显著低于在上午参加考试的分数。但是我们无法保证所有的考试都安排在上午。那么研究者提出了另一种很效的补救措施,每个小时之后都有一次休息,考试成绩实际上就能得到明显改善。
如何休息才高效
这个答案并不唯一,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才好。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几个帮助我们休息的方法。概括来讲就是:休息比不休息有效,动起来比坐着有效,户外散步比待在室内有效,彻底放空比思绪万千有效。
1.暂停起身
比如,你每工作20分钟,可以看向6米以外,大概持续个20秒,这样可以帮助你保持专注。每工作1小时,你可以站起来散散步、做个俯卧撑,或者找别的同事聊聊天(聊点工作以外的事),这样能有效减轻压力,改善情绪。或者干脆出门走走,花几分钟拥抱一下大自然。或者放下你手里的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让身心彻底摆脱工作,采用冥想、控制呼吸等方式,来一次恢复性休息。
这个点我看到之后立马就起身去做了,起码让疲劳的眼睛得到休息,而是短暂“加油”后心情和效率都有提升,尝到了甜头我肯定会不断践行,下一步得固定下来程序化。
2.尝试小睡
小睡可以很好避免低谷时期的昏昏沉沉。有效率的理想小睡时间要短得多,通常在10~20分钟。因为人的睡眠是有惯性的,睡了不愿意醒,而醒来昏昏沉沉的感觉又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20分钟以内的小睡就没有惯性,醒来后就特别精神,可立即投入工作。
昨天中午躺沙发上看冬奥会冰壶比赛中韩激烈角逐时不小心眯了一会儿,再醒过来后神清气爽,一下午哪哪倍儿顺溜。春困夏燥马上来临,小睡这一个小“加油站”也可以落实了。
3.打个“咖啡”盹儿
喝咖啡我平时不曾尝试,身边有朋友同事喝我还取笑人家太“小资”,听了书中的观点才后知后觉我out啦,原来喝咖啡还可以快速满血复活呢。
如何在低谷即将到来时打个完美的盹呢?
1.找出自己的下午低谷时间(一般早上醒来7个小时后),2.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把手机静音,或者把门关上,或者躺到沙发上,用耳塞或耳机以及眼罩,把自己和声音、光线隔离开来),3.喝一杯咖啡(打个咖啡盹儿)4.习惯性的午睡比偶尔午睡让人受益更多。
总之,找准适合自己的时机,学会高效休息,休息就不再是懒惰的象征,而是力量的标志。
接下来,我也准备依葫芦画瓢,学着每天每周列一张待办事项清单,在里边加一个“休息清单”了,从尝试每天休息3次开始,列出我开始休息的时间、持续的时长以及每次休息的方式,长此以往,应该能够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休息方案了。
嗯,这感觉很好,听完后为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点启发,下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时间,智慧地工作,美好地生活,定能收获有方向感和意义感的幸福人生。YcY38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