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 曾国藩传02-笨功夫

2023-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SpringBear_KISS

读书笔记 | 曾国藩传02-笨功夫

尚拙

曾国藩是一个笨人,这从湖南乡下流传着一个关于他小时候读书的小笑话,以及七次科举之痛来看,是很好理解的。与曾国藩同时代的名人中,拿考秀才这事来说,曾国藩是最笨的。左宗棠十四岁第一次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胡林翼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中了秀才,接下来举人和进士也都是一考即中。李鸿章是十七岁即中秀才。梁启超更是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书中对曾国藩的前六次科举经历是这样描述的:

秀才考试分为三关:县试、府试和院试(也就是省一级考试),需要从白杨坪走一百二三十里到湘乡县城,再从湘乡县城跋涉二百多里地到长沙府。这一次是父子俩第六次并肩去考秀才,对曾麟书来说,则是第十七次踏入考场。如果以单程三百五十里计算,曾麟书为了考一个秀才,已经足足走了一万一千九百里路,而曾国藩也走了近五千里。

作者从里程的角度来讲述这段经历非常有意思。对曾国藩来说,每一次科举,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身心疲惫。

不过,艰难的科举经历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强化了曾国藩「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塑造了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七次科举经历让曾国藩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自己是个笨人,但只要自己努力,肯下笨功夫,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

笨功夫的好处

曾国藩总结笨功夫的好处有如下几点:

1、笨人更虚心,更肯付出。因为笨人没有值得炫耀的资本。
2、笨人逆商高,抗打击能力强。主要是受挫经历多吧。
3、笨人做事不留死角。因为不取巧,不走捷径,肯钻研。

曾国藩一生做事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他带兵也是采用笨方法,讲究「结硬寨、打呆仗」,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

和同时代的人比,他的成就是最高的,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境界。反过来看,其他人没有曾国藩成就大的原因之一,也许就是缺少曾国藩的「尚拙」精神。

总结

本文简短讲述了曾国藩的科举经历和他所崇尚的「尚拙」精神。曾国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艰辛和痛苦,强化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曾国藩认为只要肯下笨功夫,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他认为笨人更虚心、肯付出,逆商高,做事不留死角。曾国藩一生都按照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事,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关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