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医师医学常识医学学习笔记

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

2020-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阿金呀

免疫细胞是什么呢,传统的意识是T、B细胞以及一些吞噬细胞等,但你真的认识免疫细胞吗?

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以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T、B细胞,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DC细胞等。

Ps:NK细胞是自然杀伤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主要抗肿瘤;DC细胞是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

免疫细胞的组成有哪些?

分两类,适应性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固有免疫免疫细胞

Ps: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有后天抗感染获得,只针对一种病原体。

来源: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HSC)

了解了这些背景,那么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免疫细胞中的2个重要细胞,T、B免疫细胞,了解它们的来源,功能作用过程等。

首先了解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是什么?

简称T细胞,来源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的淋巴细胞组成,由于在胸腺(thymus)中分化成熟故称T细胞。

分布特点:成熟T细胞由胸腺迁出,到达周围淋巴组织中淋巴的副皮质区(T区、胸腺依赖区)和脾白髓小动脉周围,可经血液——组织——淋巴——血液再循环周游全身发挥免疫调节和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过程

首先在胸腺外组织(肝脏、骨髓)中生成早期祖T细胞

然后在胸腺皮质中形成祖T细胞,其中表达CD2+、CD3+不表达CD4-、CD8-(双阴性细胞:DN)——经过TCR重排,表达形成前T细胞,此时表达CD4+、CD8+(双阳性细胞:DP)——在经过阳性选择形成不成熟T细胞,一方面表达CD4+(能与MHC2结合),另一方面表达CD8+(能与MHC1结合,称单阳性不成熟T细胞:SP)

紧接着不成熟T细胞在胸腺髓质中阴性选择排除自身耐受的细胞(防止T细胞与自身细胞结合,产生炎症等不良影响),称为成熟的免疫T细胞

最后成熟T细胞迁出到达外周淋巴组织,发挥全身免疫调节和细胞免疫调节

Ps:TCR是T细胞表面受体,重排防止T细胞凋亡;MHC限制性

总结:

胸腺中分化过程:祖T细胞——前T细胞——不成熟T细胞——成熟T细胞

DN——TCR重排——获得功能性TCR

DP——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SP——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T细胞表面分子及作用

TCR-CD3复合物: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转导信号)

ITAN基序列,介导TCR与抗原接触后产生的活化信号的传递

辅助受体——辅助第1信号传递:CD4(与MHC2类分子结合)、CD8(与MHC1类分子结合)

协同刺激分子——协同刺激信号

CD28:T细胞活化的最重要协同刺激分子,能与B7结合、CTLA-4也能与B7结合,但给与活化T细胞的抑制信号(通过ITIM起负调节作用)

CD40L:表达活化的T细胞,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参与B细胞的应答

CD11:又称LFA(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配体是ICAM-1,2,3功能促进T细胞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强细胞免疫效应

CD2:又称LFA(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配体LFA-3(CD58)、CD59、CD48,表达于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NK细胞;T细胞活化的旁路途径(非TCR依赖性);细胞间的黏附分子(E花环实验,计数、鉴定、分离T细胞,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结花率是60%-70%)

总结:

T细胞活化需要2个刺激信号:TCR-CD3:识别MHC(抗原肽),第1信号;CD28黏附分子结合相应配体,第2信号,协同刺激分子

丝裂原结合分子:与丝裂原结合促进T细胞活化和诱导细胞分裂;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是常用的T细胞丝裂原;转化实验用于T细胞功能检测,正常人T细胞转化率60%-70%

其他表面分子:细胞因子受体(CKR),参与T细胞的活化、增值、分化

T细胞亚群及功能:

初始T(未产生免疫效应)、效应T、记忆细胞

根据TCR分类

表面标志不同分类

CD4+Th细胞,根据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功能不同分类:

Th1介导细胞免疫

Th2介导体液免疫(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熟)

Th17在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病中发挥作用

Th3发挥免疫负调节,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

来源:骨髓前b细胞,人与哺乳动物的B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故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分布:成熟B细胞经血液循环定居于淋巴细胞结皮质浅层和脾脏红髓与白髓的淋巴小结;外周中占总细胞数10%-20%

B细胞的分化成熟:

两阶段——抗原非依赖性(中枢免疫器官)、抗原依赖性(外周免疫器官)

分化结果:获得功能性BCR、获得自身耐受

B细胞表面分子

BCR复合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由细胞mlg和lga/lgβ构成

Ps:BCR是B细胞特征性受体,由膜免疫球蛋白分子(mlg)构成;多数成熟B细胞表面表达mlgm/mlgD,记忆B细胞无mlgD

mlg和lga/lgβ(CD79A/CD79b):异源二聚体,与mlg相连组成BCR-lga/lgβ复合体;功能是转导BCR与抗原结合产生的信号、参与lg从胞内向胞膜转运

BCR辅助受体

一般认为,在炎症和堡里激活下,补体成分C3d把CD19,CD21,CD81复合物与BDH复合物侨联在一起,把CD19“拉近”BCR,加强由BCR复合物传导信号,增强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

协同刺激分子

CD30:表达于成熟的B细胞,与Th细胞表面CD40结合后,产生B细胞活化画的第二信号

CD80和CD 86是激活T细胞所必需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受体,在静止的B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活化的B细胞表达增加与静息T表面CD 28相互作用,能增强T细胞的激活;与活化的T细胞CTL- 4相互作用产生抑制信号。

丝裂原受体

可直接诱导静息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ps:检测B细胞功能,PWM对于T细胞和B细胞均有致分裂作用;LPS常用于实验室小鼠B细胞功能检测

其他表面分子

MHC抗原:B细胞组成性表达MHC2类抗原,发挥抗原提成功能

细胞因子受体:B细胞表面具有多种细胞因子受体,与相应的细胞因子结合可调节B细胞活化和产生抗体

补体受体(CR):CR1主要表达于成熟的B细胞,活化后表达增高,与相应配体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

B细胞表面分子主要是指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它的功能:

B细胞识别抗原

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功能发挥

与其他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相互作用

鉴别和分离B细胞分化状态及功能活性状态EA花环

B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根据是否表达CD5抗原将B细胞分为:

B-1细胞:CD5+,由于发育在先胎儿期,称为B-1细胞

主要存在于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参与固有免疫调节

其BCR及产生的抗体可以降低亲和力与多种抗原结合,称为多反应性

对于碳水化合物抗原刺激产生较强的应答,产生低亲和力IGM

对于自身抗原刺激也能产生IGM类自身抗体,与自身免疫病有关

无Th细胞辅助

B-2细胞:CD5-,发育较晚(出生后),为通常所指的B细胞

主要存在外周淋巴器官,少量存在外周血,参与适应性免疫

脾脏中的B-2细胞又分为边缘区(MZ)B细胞和滤泡(FO)B细胞

(MZ)B细胞与边缘窦的巨噬细胞并存,为抗血源性颗粒抗原的第一防线,对其快速应答

(FO)B细胞参与较晚的依赖T细胞的抗体应答

B淋巴细胞的功能

产生抗体——介导特异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作用过程

首先外源蛋白、细菌、病毒等抗原侵袭——B细胞特异抗原识别受体反应——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使抗原失去活性

抗原呈递

B淋巴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主要与其表达的膜免疫球蛋白有关,它能浓集抗原并使之内化

B淋巴细胞呈递功能对于辅助性T细胞的活化,及B细胞对于TD抗原应答产生抗体,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

通过与其他细胞的接触及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

细胞因子作用于自身B细胞与其他B细胞,可刺激或者是抑制B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B细胞凋亡,促进与抑制B细胞的趋化运动

细胞因子作用于其他种细胞,可刺激或抑制吞噬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可激活或者是抑制自然杀伤细胞,可协同刺激T细胞增殖

总结

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10%-20%

模型IGM和模型IGD分子是B细胞特有的表面分子,它们在B细胞分化和功能执行中有重要的作用

B细胞有异质性,依CD5分子的表达 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不同亚群B细胞定位于机体淋巴系统和淋巴组织中不同的部位,各执行不同的功能

B细胞功能是合成抗原特异性抗体分子,抗原呈递及参与免疫调节

Nk细胞

来源

Nk细胞来源于骨髓,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存在于脾脏中,由于其胞浆中含有大的嗜苯胺颗粒,故亦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LGL)

从系统发现看,NK细胞被扔为原始杀伤T细胞,但它没有抗原识别受,能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所以是非特异杀伤作用,但无Mhc分子的限制性,故称为自然杀伤细胞

分布

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5%至10%

脾脏中占1%至2%,淋巴结和骨髓中也有NK细胞存在

起源

造血干细胞——淋巴样祖细胞——NK前体细胞——NK细胞

Nk细胞受体有两种

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

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细胞杀伤作用两种机制:

直接接触杀伤:识别把细胞配体——穿孔素和颗粒酶——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抗原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Nk细胞+IgG抗体靶细胞——细胞毒效应

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促进T、B、APC等功能/促进或抑制造血细胞发育

总结

Nk细胞具有自然杀伤功能,对于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有强杀伤作用

其他杀伤方式为直接杀伤和ADCC效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