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而不宰”的道理教会我有效沟通的正确姿势

2016-10-11  本文已影响50人  那年的流浪狗
沟通从心开始

长而不宰,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尊道贵德。意思是说引导万物而不主宰他们。提醒我们做事情要学会顺应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要逆势而动,强势而为,这样子自然能够成事。

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需要说服别人或者鼓励别人的情境。好多小伙伴包括我在内往往会因为自我认为道理在自己这边,便会表现的有些强横,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势。

这种时候,即使我们是对的,往往却不能说服别人,别人即使嘴上说服,内心往往还是不舒服的,因为我们忽略了人的心理规律——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即使你是对的,如果趾高气扬地去要求别人听你的话,一般人都会表示内心强大的抵触,即使你说的对也不行。人首先是感性的,其次才会是理性的,每个人大都只相信自己亲眼看见的东西,你将自己的说法说给他,即使是对的,对方也会感到很苍白。

如果能够让对方忽略你的存在,悄无声息地引导对方去思考你想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样就会让他人更乐意接受你的想法。来来来,分享个故事,看看正确的沟通方式究竟长什么样子?

庄子说剑

战国时期,赵文王非常喜欢研究剑术,各国凡是爱好击剑的人听说后纷纷来到赵国投靠他,剑客们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每年由于比剑而死伤的有百余人,可是这个赵文王却看得津津有味,就这样过了三年。

眼看着赵王不理朝政,赵国的国力一天不如一天,各国诸侯蠢蠢欲动,日夜谋划攻打赵国。太子面对此情景,心里十分担忧,于是便对自己的门客说:“你们中如果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我赠予他千金。”门客们纷纷推荐庄子。

太子派人携带千金去拜见庄子并奉上礼金。庄子却没有接受礼金,跟随着使者前来拜见太子,庄子问太子:“太子,您有何见教,赐给我千金的厚礼?”

太子说:“我听说先生通达贤明,愿意奉上千金用以犒赏从者,可是先生却不愿意接受,我无话可说。”

庄子说:“您之所以赠给我千金 ,目的是想让我说服赵王抛弃研习剑术。假如我游说失败,对上则违背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没能完成太子的嘱托,那就会遭受刑戮而死,这些赠礼对我来讲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倘若我说服赵王,在太子这儿也遂了太子的心愿,在赵国我想得到什么还有什么困难吗?”

太子点头并说:“先生所言甚是,不过在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

庄子说:“很好,我也善于运用剑术。”

太子说:“可是父王心目中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是头发蓬乱,帽子低垂,缨帽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如今先生要是穿儒服去见他,事情一定会变遭的!”

三天后,庄子穿上剑士的服装跟随太子一起拜见赵王。

到了王宫后,庄子从容不迫,站在赵王面前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对寡人讲,竟然让太子先做引荐?”

庄子说:“听闻大王喜好剑术,今日特地以剑术来见大王。”

赵王问庄子:“那你的剑术如何?”

庄子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赵王一听大喜,说:“如此甚好,天下已经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

庄子接着说:“击剑的关键在于,先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可趁之机引诱对方,后于对方发起攻击,而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您能给我个机会试一下。”

在接下来七天的时间里,经过较量,最后从中挑选出五六人与庄子比试。赵王说:“先生使用的宝剑如何?”

庄子说:“我有三种剑,一为天子之剑,一为诸侯之剑,还有百姓之剑。”

赵王问:“天子之剑如何?”

庄子说:“天子之剑,用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用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晋国和卫国做剑脊,用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用韩国和卫国做剑柄;拿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拿四季来围裹,拿渤海来缠绕,拿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这种剑,向前直刺则一无阻挡,高高举起则无物在上,按剑向下则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

庄子论剑

赵王听了感觉若有所失,又问:“诸侯之剑如何?”

庄子说:“以智勇之士做剑尖,以清廉之士做剑刃,以贤良之士做剑脊,以忠诚之士做剑环,以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如同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便是诸侯之剑。”

赵王又问:“那么百姓之剑又如何呢?”

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蓬头垢面、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俏,相互在人前争斗厮杀,跟斗鸡差不多,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而喜好百姓之剑,我以为大王应当放弃这种做法。”

赵王听后,亲自将庄子引领到殿上,厨师奉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德转了三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