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

2024-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素心成长

今天是星期天,我再次跟随星火义工参加了一期公益活动,去某乡镇看望一些孤寡老人。

过去几年,我已经参加过好几次这样的活动,见识过不同的贫困户,自以为再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感到震惊的人家了,没想到今天去看望的第一家,就再次刷新了我的认知。

我们一行人到达老人所在的村委后,便给名册上的联系人打去了电话,联系人也是我们星火义工的一员,和我们要看望的老人是一个村的,于是我们便在她的带领下到了老人家。

一踏入老人家的院子,我就惊呆了,去过那么多户孤寡老人的庭院,这是第一家连大门都没有的院子。而且所谓的院子,其实就是一条窄道,目测宽也就一米,长三米左右。

窄道的左侧有两间房子,我们去的时候,老人便坐在第一间房子的床上。说是床,其实就是很多砖头垒起来的,床上的被褥都已经脏到看不出颜色。

因为给我们的名单上写着老人的大体情况,“精神疾病,精准扶贫”,再加上给我们带路的义工拦着不让我们进屋,我心里便隐隐生出一丝担忧和害怕,莫不是这位老人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怕他情绪不稳,伤害到我们?

但是很快我的顾虑便被打消了,因为我发现老人是能够听懂我们说话的。给我们带路的义工让她出来和我们拍照,他便站起来走出房间。可能因为天气炎热,老人没有穿上衣,义工又让他找一件干净的背心穿上,再和我们照相,老人都一一照做。

我们拍完照,把东西放下,我又忍不住环顾了一圈老人住的地方,心情沉重到极致。

我从小跟随父母在城里长大,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村里看望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就属于城里最贫穷的家庭之一了,也因此我常常会被同学们瞧不起。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家虽然在农村,但是和我们在城里的家没啥两样。

后来我们家的条件越来越好,虽然和别别人家相比,仍然属于城里最下层的家庭,但是每次回村,我仍然会有一种优越感,因为村里的条件的确不如城里。我甚至时常怀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来看待村里的住户。

再后来,村里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现在很多农村家庭,其实收入并不比我们在县城工作的家庭收入低。尤其是有一些村办企业的村子,家家户户都当了老板,年收入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万的都有。

我便以为现在条件都好了,除了部分家庭因为疾病或者车祸等原因,造成很多创伤之外,没再有那么多贫困户了。没想到今天这一趟,让我看到了更多世间的不公。

其实我很想和这位老人多聊几句,了解他更多的情况,但是因为还有好几户家庭要走,其他几个义工也不愿意在此多留,我便跟着他们走了。

临走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眼老人的院子,墙根处有一张饭桌,桌子上是一缸子豆腐乳和一碗咸菜汤,屋里的桌子上还有一兜子馒头,这些应该就是老人平常的饭食了。

车已经开出很远,可是我的眼前总是闪现出老人坐在床上的样子。我的脑子里很乱,因为我想了很多。我想起余华的《活着》,我好像有些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这么受推崇了,有些人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本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