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慢。
2020-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壹見
文/壹見
不同时期的慢,有不一样的解读,不一样的感受。
小时候爷爷说写字要慢。
出门上班家人说开车慢点。
前段时间,我写了篇《慢慢来,是毒药》。(OS:怎么变脸和翻书一样快)
慢,不一样。
快,也大不同。
过红绿灯的时候,我们习惯抢三秒。
发信息给对方,总希望很快得到回复。
我们都太快了,快到来不及生活,还将“没有生活”归咎于生活本身。
等到静下来思量,才发现很多好的美的有滋味的,都是慢中熬出来的。比如东坡肉小火慢炖才软糯,鱼汤要慢慢熬出醇厚的奶白色,工匠精神推崇慢中出细活。
为人父母之后,对“慢”的感悟又深了一层,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时候会从心底希望他慢点长大;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也会期望时光慢些走。
可时光从来不慢。不等。
一个个现实与理想碰撞出的命题,成为了矛盾体。
直到遇见一位老师,五六十岁的年纪,做事不疾不徐,看他打字,手指在键盘上翩跹起舞。看似悠哉悠哉,实则成竹在胸。
快,抢的是时间,慢,熬的是人生。
我们需要抢时间,更需要熬人生。
写字慢,一笔一划终成人生。
开车慢,每一次礼让都是对生命的致敬。
耐心等待客户回复,本身就是一种尊重。
小火慢炖的美味,才是苦辣酸甜的生活真味。
聚和散,成长与衰老,周而复始,是劫难,也是解脱。
慢,方寸之间。
这一阶段,耐下性子,等待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