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日读鉴赏︱时光易逝 珍惜当下

2021-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月2020

【人生感悟】

在季节的微妙变化,充斥着大自然的敏锐之感,静止不动的画面中,展现出充满变幻的动态画卷。人生短暂,生命无价;珍惜人生,珍爱生命;坚信未来,积极乐观;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虚度人生的每一秒,因为人生属于我们也就这一次。


【原文】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踏莎行》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

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

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

不解:不懂得。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古译】

小路旁的花儿日渐稀少,郊野却是绿意盎然,高高的楼台在苍翠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好似那蒙蒙细雨乱扑人面。


黄莺躲藏在翠绿的树叶里,红色的帘子将飞燕阻隔在外,炉香静静燃烧,香烟像游动的青丝般缓缓上升。醉酒后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今译】

小径,花渐稀少

剩几枝残红

萎谢了初春的烂漫

郊外,芳草绿意

将原野染遍

高高的楼台,掩映在

浓荫幽深的树色

犹依稀可辨

春风,不懂将柳絮束挽

任它漫天里飘飞

如那濛濛细雨

乱扑行人的面


院墙一角

一蓬翠叶丛,藏着

黄鹂的啼转

朱红帘子外,双燕

呢喃廊柱梁间

香炉青烟一缕

静静地追逐游丝回旋

酒后,午梦初醒

心情正愁闷

夕阳,挽着低沉暮色

斜照深深庭院


【赏析】

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这三句描绘眼前静景,一幅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稀”“遍”“见”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小径”“芳郊”“高台”,按顺序移步换形。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词人注入了自己主观感情,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突出杨花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日暮酒醒梦觉之时,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初读,结尾两句似乎和前面的景物描写有些脱节,前面描写春暮夏初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象,又隐含有对已逝春光的惋惜。


缘于这两种矛盾情绪都不强烈,可共处着。当深院闲居之时,惋惜之情转而滋长。尾两句就是后一种情绪增长的结果,这种春愁只是一种时序流逝的惆怅,归根到底不过是淡淡的轻愁,并没有否定前者。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