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些碎碎念

2021-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言二丫

关于习惯

养成一个习惯很难,可能需要1年的时间,而打破一个习惯很简单,可能只需两周。这是我最近最深刻的体会。

从2019到2020年这两年是我习惯养成的阶段,读书、写作、微运动、冥想,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当然也会有偶尔也会有懈怠,但几天之后,又会恢复自律的状态。

但是在2021年的元旦以后,我面临着找房子、搬家,将近有1个月的时间,我都没有看书学习。以前如果一天不读30分钟的书,我会觉得今天一天没有干正事。

在1月份的这段时间里,我渐渐习惯了每天不看书不学习的状态,思想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的中。

甚至觉得这种状态挺好,有种得过且过的心理。

上班的时候,工作间隙,与同事一起拉呱,聊天,讨论领导和同事,要知道以前这种情况下我都是闭口不言的,而现在,我也开始逐渐参与其中。

一方面归根于环境场的力量,在那种环境下,你很难做到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我想通过与同事一起吐槽宣泄心中对领导的不满。

不满的原因是因为21、22号考试,有的老师只有一场监考,有的老师监考两天。领导的制度,只有一场监考的老师,其余时间必须按时按点留在学校,签到、签退。

而其他学校都没有这种规定,没有监考任务的可以在家休息,而我们学校,还要按时去学校签到,老师们表面上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来签到,其实内心里早已MMP,我真的在学校无所事事,办公室有其他同事,你又做不了其他的事情,只能参与到其中的闲聊吐槽。

我变得有些焦虑,我觉得这些时间浪费了,原本可以拿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这又让我想到以前的领导,是如何管理下属的,他不强制要求我们签到,管理的非常人性化,私下里他告诉我,强制性的签到,即使留住了老师的人,也留不住老师的心,老师并不会真心付出。

相反,我这样管理,她们会在课堂上更下功夫,更卖力,她们也开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直到这两天,我才渐渐开始恢复以前的意识,开始觉醒。再这样继续沉沦下去,整个人就要废掉了。于是这两天的周末来付费自习室,整个人状态感觉好了很多。

内心是充实而又丰盈的。

关于快乐

这两天在读一本书《了不起的我》,书中提到了快乐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消费型快乐,一个是创造型快乐。

在消费型快乐里,我们消费的是别人创造的产品,满足的是表面的感官刺激。而在创造型快乐里,我们在创造自己的产品,在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个我在去年就有体会,如果我连续几天和朋友一起吃喝玩乐,当时感觉很快乐,但这种短暂的快乐之后,带来的更多是空虚。

我想到去年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一个人做饭,买菜、洗菜、做、刷碗,其实很麻烦,但并不觉得累,感觉很快乐和满足,这就是创造型快乐。

独处学习的时候,带来的快乐是踏实的,是持续的。但一味的学习也会感觉枯燥和乏味,这中间就需要一个平衡点。这也说明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我们都需要。

关于改变

为什么改变那么难,书中告诉我们,因为我们的躯体里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说,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在指挥大象,事实上骑象人通常拗不过大象。

比如我们都知道早起看书学习比较好,这是期待的好处,是骑象人。发生在未来。

但是冬天起床总会赖床,起不来,我们就会使用经验的好处,经验的好处发生在过去或者当下,就是那头大象。

关于大象和骑象人,一个人想要真正的改变,外部的刺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在的情感触动。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他的心理咨询老师是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太太,在作者跟着她学习心理咨询的那段时间里,她一直批评作者,让作者对自己很失望。

而这位老太太的观点是:我不停的批评你们、挑战你们,就是要把你们从固步自封的壳里逼出来,相信你们完全做得更好。

如果我很轻率的表扬你们,其实也是在说你们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关于这一观点,触动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原来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我们好。

但是我并不赞同,如果一味的打击,会让一个人陷入否定和自我怀疑之后。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讲,当然所有的理论和观点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

想到昨晚朋友问我:作为一个老师,你觉得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我犹豫了一下说,太难回答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言,培养自信,就是让孩子做事有成就感,比如我自己,以前特别自卑,后来做成了一件又一件事、不断突破自我之后,就慢慢变自信了。

写于1月24日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