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妃研读社》

【贵妃研读社|D102】《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2018-07-15  本文已影响6人  赫本与猫

听贵妃读书,做更好的自己。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美国.海姆.G吉诺特

【导入】在开讲之前如果我问大家,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可能每个家长都会说出对孩子的各种各样的期待。可是作为父母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的孩子可以选择,他们会希望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样子呢?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充满了各种无休止的小麻烦和小冲突,这些阶段性的冲突里可能还会暗藏危机,发生危机的时侯父母所做出的反应就会对孩子的个性和价值取向造成直接的,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

为人父母其实就像做医生一样,不能说“我很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这听起来就很可怕,对吧!

做父母如同岗前培训,也是需要学习的,因为我们要承担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希望通过今天这本书的分享我们对育儿能有更多新的收获和新的自信。

在开始讲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海姆.吉诺特,他是一位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儿童治疗专家,他所著的书被翻译成31种语言广为传播,在《自助书籍权威指南》中列为“强烈推荐”获得了最高的评价。他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在他的著作、演讲、专栏中倡导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创新思想,为无数的父母和儿童教育工作者打开了一扇大门。之后很多的儿童心理学都是基于他的育儿理念延伸展开的,无数的儿童心理学专家推荐过这本书。尽管作者的一生并不长,但他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就,在全世界范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今天我们就与尊敬的吉诺特博士一起来聊一聊育儿这件事。

除了一些心理不太正常的父母,我想大多数人,我们都坚信我们是深深的爱着我们的孩子的,作者告诉我们有爱作为前提来展开育儿工作是不够的,有爱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有方法,相比于现在流行的鸡汤类建议“给孩子更多的爱”、“给他更多的时间”、“给他更多的关注”这些陈词滥调,这本书是每个父母都很容易理解并可以联系实际去运用的,育儿“实用手册”。

本书重要的内容分为四个,归纳起来分别是:

一、交流的密码,让语言发挥积极的力量

二、错误的育儿方法有哪些

三、积极的养育方法是什么

四、哪些孩子需要心理治疗的帮助


育儿这件事就是在我们每天的一言一行中发生的,语言的交流显然是最关键的一环,作者在整本书里都在强调语言的重要性。

一、交流的密码,让语言发挥积极的力量

学会了说话,才能使沟通变得有效。

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并记住这些方法,我认为在日常与孩子的交流中时刻注意到以下四个原则,并以此作为你们交谈的前提,就能把问题简单化,处理起来也容易把握。

对人不对事才是理解;

对事不对人才是尊重;

表扬和批评一样需谨慎;

先学会发怒,再处理问题。

(一) 对人不对事——理解;

【举例】先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场景,现在是一个早晨,事情有点乱套,电话响起来了,孩子醒来在哭,你正忙去安慰的时候,发现面包也烤糊了,这时候你的老公看着面包机说“天哪,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烤面包”

【互动】此时的你会怎么回答?

我看见有人的火都要把直播间点燃了,真想把面包糊在他脸上!你有可能就会一整天都不开心,很愤怒,不被理解对吧?

但如果你的老公说“哎呀,亲爱的!你这一早上就够倒霉的,又是孩子,又是电话,现在又轮到面包”

你会怎么回答?

是不是会觉得心情好多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说的这句话并没有刻意安慰你,只是做了一个事情的陈述,他的陈述却让你觉得,你完全被理解了,你的焦虑情绪就被平息了。再看看前面那句话“哎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烤面包?”这句话让你非常生气的原因除了不理解你,还有对你能力的否定质疑,是带有攻击性的批评,这种交流的后果,我们可想而知……

语言的力量就是这样,他有可能产生敌意,也能够制造快乐。对于成年的我们尚且如此,那对于幼小的孩子也更是一样。

【论点1】所以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要先学会接受他们的情绪,把他们此时的感受陈述出来,不要试图帮助她不要焦虑,这就是对人不对事的原则,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伤痛才会减少,对父母的爱也会加深。

【举例】再来看看这个例子,两岁的妞妞和表姐开心的玩了一天,表姐就要走了,妞妞满眼泪水,“姐姐走了,我没有朋友一起玩儿了”哭的很伤心,这时候作为家长,你们一般会说什么?

这种情况下可能不管你对妞妞说“姐姐还会再来”“或者“妈妈可以带你去找别的小朋友玩儿”这种类似解决眼下问题的建议妞妞都高兴不起来。如果你蹲下来利用对人不对事的原则,陈述她现在心中的感受说“没有姐姐妞妞会很孤单”、“她要走,你就已经开始想她了。”,因为她现在心中充满的是分离的痛苦,替她说出她心中的感受,她才会感到被父母理解,然后慢慢停止哭泣。

【结论】有时候孩子们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大多数是想从父母那里获得认可和共鸣,他们很希望父母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感受。面对正在处于某种情绪的孩子,我们要记住对人不对事的原则,不要花精力解释他们面临的事件,该如何处理,要先理解他的感受,陈述她所遇到的困难,把他的情绪平复下来。

获得理解非常重要,不仅是孩子,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比起一些安慰的话来,别人的理解就会让我们舒服很多,哪怕仅仅是别人对于我们所处困境的简单描述。

【论点2】真正的理解也不需要说教和批评,这只会使得结果更加糟糕。

【举例】下面这个例子我们来一起来看看;

爸爸加班之后去超市采购回家晚了一些,8岁的东东看到晚回家的爸爸怒气冲天,爸爸问了儿子原因,东东说:“因为我想你,回家的时候没有看到你”。

爸爸回答:“你回到家我不在你感到难过,你希望早点看到我,那我以后先回家接你,我们再一起去超市买你爱吃的东西好么?”。东东开心的拥抱着爸爸去玩儿了。

爸爸如果这样辩解:“我不去超市买吃的,你吃什么呀,我不是故意晚回来的,你就别不高兴了!”东东得到的就不是爸爸的理解,只是说教。

【结论】大多数父母都试图说服孩子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抱怨不公平或者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根本没有用,只会导致争论和气愤。很多父母出于让孩子明白所谓的道理,对话充满了批评和指令,孩子的回答变成了否认和辩解。这种沟通的悲剧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少相互理解尊重的技巧。

为了有效的沟通,我们时刻要记住,在孩子感到伤痛,担心或悲伤时,如果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理解,他们的伤痛就会减少,父母的同情理解的语言才是父母真正爱的表现,才能使孩子更容易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说完了对人不对事的原则,我想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假如两个孩子一起在公园玩耍时,由于争抢一个玩具,哥哥没抢到玩具,拿起一块石头就要砸向弟弟时,你会怎么办?

(二)对事不对人——尊重;

面对就要砸向弟弟的石头,有多少家长会大喊:“你疯了吗?你敢扔我就揍你”?或者干脆抢走石头就揍一顿。第一反应就是很气愤,会立刻制止,再批评教育哥哥一顿,最后发现哥哥更加不开心了,闷闷不乐。

这时候如果我们运用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我们就能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

“朝树扔,不要朝人扔”,先严厉制止石头砸向弟弟,让石头落地为安,然后俯下身替哥哥说出他的感受:“你很讨厌弟弟所以想用石头砸他,你也想得到玩具所以生气”,“但是人不是用来伤害的,石头不可以朝任何人扔出去”。

【论点1】面对处于强烈情绪中的孩子时不要急于指责批评,这时候的他们是听不进去任何人的话的,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此时希望的是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纠正他们的行为前,我们一定要处理他们的情绪。而且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先处理这些意外事件,再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指导他们的行为。

先处理事件,不批评事件中的人就是先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举例】同样来看看这个常见的案例:

八岁的乐乐拿着一只玻璃杯玩,打碎了它,

爸爸:“叫你不要拿它当玩具,你偏偏不听,现在打碎了吧!你为什么总是打碎东西?”。

乐乐反击:“你还打碎了妈妈的盘子呢”

爸爸更加愤怒了:“你竟然还要反过来说我,看我能不能揍你一顿长长记性”。

一场战争可能就开始了,而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认识的问题完全没起作用。

而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爸爸捡起地上的玻璃碎片,扔给乐乐一只手套,一起捡起细小的玻璃碎片。最后只说了一句,打碎玻璃器皿处理起来还挺麻烦的。估计爸爸不需要再说什么,乐乐以后绝不对拿杯子当玩具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指责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是可以懂得这些道理的,他们不是天生的捣蛋鬼,指责就是对他的不信任,此时的语言往往带有攻击评判性,只会让孩子感到压迫和不尊重。

许多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激烈的争吵都有一个规律,孩子做错了什么,父母就会做出无礼的,带有人格攻击性的批评,孩子也会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回答。

【结论】所以当遇到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这时候并不是教训孩子的合适时机,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耐心。

作为父母为了使我们不会那么容易勃然大怒,时刻记着小意外会带来大价值,在丢了一只手套,打碎一块玻璃这样的事情上,正是我们传授孩子价值观的好时机,让孩子时刻感受到你此刻的感受才是我最关心的,孩子不会因为一件事情的过失而怀疑不被爱。

(三)表扬和批评一样需谨慎;

很多家长认为鼓励式的教育非常重要,夸奖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经常把“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这些语句挂在嘴边。

【互动】你们当中有没有呢?有的敲个1我看看。

如果今天告诉你这样的夸奖和批评指责一样有害,你可能还一头雾水,但是刚刚表扬过的嘟嘟就把樱桃扔的到处都是,你一定意识到还是哪里出了问题吧!

【论点1】实际上有些夸奖会导致过度紧张和行为失当,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药。孩子不需要带有评价性的赞扬,这种赞扬会使他感到压力,会使他更想表达真实的我,从而再次向他人寻求认可,做出过失的行为。

这种带有判断和评价性的表扬是指表扬的重点不是某件事物的过程而是人的某个特点,比如“你真是个好女儿”、“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表扬方式。

【举例】举个例子:

爸爸:“桌子很重,搬起来很吃力”

儿子:“但是我搬动了”

爸爸:“那需要很大力气”

儿子:“我很强壮”

上面这个例子,如果爸爸直接表扬“儿子,你很强壮”,儿子可能会说“我并不强壮,班里比我有力气的男生有的是”接下来可能是一段毫无结果的争辩。

【结论】孩子和我们一样并不喜欢被评定,就像对于别人赞美了我们的品格或精神,比如有人夸:“你真是个无私的好人”,我们会不知道该如何反应。真正的赞美,我们可以多用描述性的语句,让孩子从我们的描述对话中自己总结,事后他还会在心里默默的重申,孩子在内心反复,积极的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会使他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报以积极的看法。这才是称赞所应该达到的效果。

除了表扬需要避开判断,批评也是在给孩子贴标签下判断,吉诺特博士强调应该把批评换成指导。当我们去指导孩子的时候,批评的语言就自然转化成了陈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前面所说,当妈妈看到小丽打翻了果汁时,她拿来一块抹布和另一杯果汁,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无用的忠告,小丽已经深表歉意了。

(四)先学会发怒,再处理问题。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都意识到,能够理解别人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成功交流的前提。然而理解别人的情绪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类在逐渐适应社会的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隐藏,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愤怒情绪。我们都没有养成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甚至我们也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怎么去感受。觉得表达出自己愤怒有一种罪恶感,其实愤怒,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会周期性发作。我们并不能阻止它的发生。

父母不生气也不会给孩子带来好处,反而会给孩子一种漠不关心的感觉,因为当你关心孩子时,你不可能做到从不生气,对吧?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事实,我们是会愤怒的,愤怒也应该表达出来让自己得到一定的解脱和轻松,但一定要用一种安全的方式表达,不能攻击孩子的人品或性格,正确的表达出你的情绪甚至是对孩子的一种启发。

我们都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一个遵守纪律,负有责任心,同情心的人。如何教化他们使他们拥有这些品质?

答案是只能使用人道的方法,要想取得效果,就不能伤害他们的感情,

那么有哪些错误的育儿方法是家长需要注意的呢?

二、错误的育儿方法有哪些

(一)要避免的四种错误育儿方式:恐吓、贿赂、许诺、挖苦

(二)培养责任感,要求服从没有用

(三)培养纪律不用惩罚

(四)避免嫉妒不能平分

(一)一定要避免的四种错误做法:恐吓、贿赂、许诺和挖苦,这些行为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恐吓

【举例】面对多次警告无效的巍巍,爸爸说“如果你再把球扔到窗户上,我保证打你到满地找牙”结果一分钟之后,一阵玻璃的碎裂声传了出来。

另一位妈妈面对同样的情况,直接走到巍巍身边,拿走了他的球,并告诉巍巍“球不应该飞到玻璃上”

【互动】两种做法,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可取?

认为爸爸做的不对的,爸爸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前面我们所说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大家是否还记得?发生不好的事情时,爸爸没有采取行动,而是想用权威制止事情的进一步发展,而恐吓和批评指责一样,只会挑起孩子的反抗情绪。你不让我做的,我就偏要再做一次,用挑衅来获得父母的关注,情况更加糟糕。所以恐吓,只能是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贿赂

有没有父母常常说: “如果你刷了牙,妈妈明天给你买一个小汽车”、  “如果你学会背这首诗,我带你去国外旅游”

【互动】你们有这样说过的敲个1.没有的敲个2

看来有很多父母承认自己经常这样说过,想想这种如果怎样,那么就怎样的逻辑,我们的每一句话传递给孩子的信息都是对他们能力的怀疑,我们的意思是你其实能做到,但是你却不想。这对孩子并不是正向的引导,这种奖励还常常会被孩子利用,为了获得奖励而故意去犯错误,用犯更多的错误,来与你谈判。

奖励应该用来表达承认和感激,以及生活中的小惊喜,这样的奖赏才有意义。

许诺

很多的许诺会成为打破我们跟孩子之间信任的石头,因为许诺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好比你许诺周末一定会带孩子去游乐园,而工作或其它意外的事情总会发生,当无法完成许诺时,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并抱怨你的许诺,还有可能种下欺骗的种子。我们不随意向孩子许诺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要随意许诺,因为在我们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我们才不会失去别人对我们的信任。

挖苦

有的父母对自己的挖苦行为毫无察觉,经常把“你是原始社会的人么,这么没礼貌”。“你是聋了么,怎么总是听不进去”。

我希望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父母,这样的父母从来意识不到这样的话是人身攻击,只会导致孩子的反击。让孩子专注于报复的幻想中,也具有攻击性。还会使他变得怀疑自己,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培养责任感,要求服从没有用

责任感这个词一听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能用具体的词来形容。孩子能够把房间整理的干干净净,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能帮助父母做很多的家务,这其实都和孩子有没有责任感没有太大关系,他可能还是会做出很多不负责任的决定。责任感我认为是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负责任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能够处理一生中将会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论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时,责任感是不可以被强加的,它是从家庭和社会中吸取的价值观慢慢观察培养的。孩子究竟能学到多少我们希望他们知道的东西,取决于他们内心对我们发出教导时的情感反应,也就是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价值观不可以直接传授,孩子只会被那些他们爱戴的人同化,从而吸收了他的价值观,并成为孩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这就是责任感的源泉。

【举例】看看这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班级组织去滑雪,菲菲到达汽车站时,老师不让她参加这次旅程,因为她忘了带家长的同意签名书。

菲菲气的发狂,回到家后对妈妈说:“你得开车送我去滑雪场,否则你的一百块钱就损失了”

妈妈:“我知道你很想去,但是我确实不能开车送你”

菲菲:“那怎么办?”

妈妈:“可不可以坐公交车呢?”

菲菲:“不行,公交车要换乘好多趟”

妈妈平静的说:“那你决定不坐公交车了?”

菲菲生气的嘟噜了几句后,回到房间了,几分钟之后她开心的对妈妈说:“我查到一辆直达的公共汽车”。

在妈妈开车送菲菲去公共汽车站的途中,菲菲说:“我现在已经不关心老师是否再说我忘了带同意书,我关心的是我解决了问题”

妈妈说:“你长大了,在遇到困难时,责备并没有用”

妈妈没有用批评的语言,而是鼓励了菲菲自己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品质教育取决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长期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去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情绪,不要针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反应,应该观察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保持这种态度父母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问题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最终孩子责任感的的获得还必须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实践,要引导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里有句座右铭想送给大家。

“我要表现出我的理解,我在用词上一定不要出现批评和谴责”。

这是我们长期计划的中心思想,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我们一定要多留给他们实践的机会。

(三)培养纪律不用惩罚

我们在培养孩子成为一个遵守纪律的人时,难免会遇到孩子的很多意外和反抗,当必须行驶父母权威时,我们通常会感到矛盾和犹豫,不同于我们的父母小时候对我们的做法,他们即使是错了也做的很安心,可能那时候大多数父母都是“你再不听,棍子就来了!”。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呢,面对各方面育儿知识的普及,儿童心理学经常家告诫家长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对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很担心我们的管教不当会导致他们的不快乐,给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不管教又明明是不行的呀!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呢?

我相信这确实是很多父母的困惑,面对孩子不端的行为,我们到底该如何把握中间这个度呢?

作者认为:我们培养孩子有纪律的关键在于寻找可以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在约束孩子遵守纪律这件事上,要以不伤害孩子情感的快乐为基础。

作为父母我们要有足够的宽容的态度,而宽容和纵容是完全不一样的,纵容是允许超过你所预期的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宽容是接受他们的感觉,包括他们的想象和象征性行为,比如孩子对你说他想把生气的爸爸画成怪兽,想打死楼下的小狗。孩子天生是喜欢想象的,他们无需对自己的感觉负责,但是他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我们要限制他们的行为,但不要限制他们的愿望和情绪。

我们可以把培养纪律分为三个领域来对应实施三种原则。

第一个领域包括我们希望并且认可的行为,实施鼓励的原则。

第二个领域包括我们不认可,但是因为某些特别的原因,我们可以忍受的行为。实施允许的原则。

第三个领域包括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必须制止的行为。实施禁止的原则。

比如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制作了一杯很难吃的沙拉,把鞋子穿反。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他在积极学习新技能或新知识,我们要给予鼓励。

在困难或紧张,比如生病,搬家,和朋友分离时发生的不良行,我们需要变通,但我们一定要表明我们容许的态度是因为特殊情况。

如果孩子的行为会危害到家人的幸福,导致其它成员身体或经济上的损失,或者是法律、道德、社会禁止的,就必须禁止。

禁止第三个领域内的行为和允许第一个领域内的行为一样重要。都需要尽可能从他们的行为中察觉他们的情绪,要理解安抚他们的情绪。以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为前提。

【举例】举个例子:帅帅的退受伤了,但是并没有影响他参加当天晚上的同学聚会。

第二天早上起来帅帅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了,我的腿受伤了”

妈妈很想说些什么,但是她没有,沉默了一会儿。

帅帅:“你觉得我必须去上学吗?”

妈妈回答“你觉得还有问题吗?”

帅帅不情愿的穿好了衣服。

妈妈:“我也希望今天是星期六,这样就不用去上学了,我们可以去奶奶家吃大餐,不过现在你想吃点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妈妈指出他能去参加聚会就能去上学,他们之间就会开始争辩。妈妈保护了帅帅的自尊心,也严格禁止了他不合理的要求。

我们表达禁止的语言要注意,不要刺激到孩子的自尊,限制的语言要简明客观才更有效,不管是处于哪种原因的限制行为,最后都要同时处理好孩子的情绪。

在家庭里明令禁止的事情就要严格执行,对于违反了限制命令的孩子,父母不能跟他们争辩,啰嗦。否则父母的权威就会下降,如果孩子的行为还是越过了限制的范围,他感到不安,父母就不需要再教导孩子,增加孩子的不安。

体罚也是不可取的手段,体罚最大的副作用是会阻碍孩子道德良心的发展,他会认为我的不端行为已经付出了代价,我没有什么好内疚的了,从而会导致他很随意的再去犯错。

在培养纪律的养育中,父母就像扮演了一个文明社会的警察角色,既要有明文规定严格执行,还得讲究人情味,很多时候不能说的太多,也不能做的太多了,以免引起抵抗和怨恨。

比如每天早上的起床问题,送给孩子一个好看的闹钟作为礼物,让他来管理自己的时间,一定比你早上”起床刷牙去“‘起床吃饭了’,让他觉得你是在打扰他的睡眠效果好。

上学迟到我们也没必要唠唠叨叨“赶紧一点,都快迟到了”、“你怎么总是那么慢”。可以直接告诉他“校车还有十分钟就到了”、“运动会八点开始,现在已经七点半了”。要把任务留给他们自己,用积极正面的预期给他们提供帮助。

他们忘记了什么东西,帮他们准备好,但不要讽刺,上学的路上不要给他们一长串的忠告和嘱咐,“五点钟我来接你”,比“放了学不要在街上闲逛”更有指导性。

父母有时候也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得到缓冲和放松,这些时间可以来自由支配,不需要孩子的许可。但我们要理解他的愿望,面对不情愿父母离开的孩子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希望跟我们待在一起,但是今天我和妈妈要去看一场电影。"

(四)避免嫉妒不能平分

准备迎接二胎,三胎,或者已经有了二胎的家长们,你们应该对于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了,你们是如何消除他们的嫉妒的?

【互动】有没有为这方面感到苦恼,有的回个1我看看。

有二胎准备的家长今天这堂课你可能需要带上你的笔记本了,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差的大会好一些哈,如果相差的小,第二个宝宝的诞生对于第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一场重大的危机啊!这时候嫉妒和竞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这和人类的天性有关,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得到的是一份最真挚,最独特的爱,是不能被任何人替代的。

分享父母就像分享爱人一样是一件另孩子非常痛苦的事情,从怀孕开始,妈妈就不能经常抱她,家里人的注意力也会分散很多到母亲的身上,更不用说第二个宝宝出生以后,家人的精力也会更多的投入给第二个宝宝。

而且每个孩子在面对这个新的家庭成员时表达嫉妒的方式都不太一样。有的孩子会直接表达想要伤害小宝宝的、有的孩子压抑了这种情感,但他们会幻想把弟弟妹妹扔出窗户,或者用伤害自己来发泄情绪,也有的孩子可能会生病,比如哮喘,头痛。有时候连医生也检查不出他生病的原因。家长需要多加关注,帮助孩子释放出他们的这些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不能忽略了这些变化。

如何消除嫉妒呢?

例如家里的新生儿到来时,我们不要试图这样对他们说:“我们非常爱你,你很棒,爸爸妈妈是为了你好才想要给你生这个妹妹,你也会很爱她的,她长大了就能跟你一起玩”这样的解释是不符合逻辑的,你们想想,父母并没有真正站在第一个孩子的立场上理解他的情绪。其实他此时的心理想说的话是:“如果你们真的那么爱我,为什么还要她呢?一定是我不够好,你们才要换一个人”。新生儿的到来那天就已经是对第一个孩子带来了威胁,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可以说:“如果妈妈忙于给小妹妹喂奶换尿裤,没有来得及照顾你的时候,你感到难过的时候,你要告诉妈妈,妈妈忙完就会来陪你。”

父母不要试图美化或安慰他们,这时候能够让他不受拘束的,公开的表达出他的苦恼是最好的方式,一定不要抑制他的表达,让他只能暗地里郁郁不乐。因为当孩子的嫉妒被压制时,就会产生一些伪装和不端的行为。他们甚至会幻想把弟弟或者妹妹摔下楼去,内心充满不安,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父母的语言和态度非常重要,当他们表示了自己的嫉妒和不满,父母应该理解他。“你希望没有他,你希望你是唯一的孩子,你觉得我过分照顾他,你就会生气”、“如果你感到你被妈妈遗忘了,你要来告诉我,我会抽出时间陪你,你就不会感到孤单了。”这些就是在帮助孩子正确的表达和释放情绪。父母的理解就是一剂良药。

父母也不要试图做到平等或均一,往往越是希望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的父母,结果常常让每个孩子都生气。为什么呢?还是因为人性的一些特点,孩子并不渴望平等的分享父母的爱,他们希望被爱的唯一,而不是均一。就像两个妻子同时分享一个丈夫,永远是不可能的。

父母需要做到的是在陪伴某一个孩子时就要完完全全的和他在一起,出门时不要谈论另一个孩子,或者给另一个买礼物,要让这段时间成为孩子难忘的时光。当每一个孩子被唯一的重视时,他们就会变得坚强。

对于离婚或再婚的家庭,父母要鼓励说出他们的心声。“你担心,如果我恋爱了,我就会不再爱你”、“你不希望和这个陌生人一起分享我,你希望他会消失,希望我们的生活像从前一样继续”。鼓励他们说出心声,父母的爱和理解就能减轻孩子的担心,给他们一段长的时间,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三、积极的养育方法是什么

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是:

(一)对他们的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却要严格

(二)给予孩子安全感

(三)不回避重要的问题

(一)对他们的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却要严格

对感受要宽容,要从多聆听他们开始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时,他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这种重视会带给他们自尊。我们与孩子对话多使用陈述句,少使用问句。因为问句多传达好奇、质疑,陈述句多传达同情。

父母经常传递给孩子他们是一个怎样的人时,他们就会更加坚信自己是这样的人。我们不但要毫不吝啬的表达对他们的肯定,甚至经常可以说“你真是个奇才”;“你的见解太特别了,我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的孩子”;“你做的超过我们的预期”。

孩子摔倒受伤时,我们会马上给予他身体上的急救,当孩子的情感受到创伤时,我们也要提供精神上的急救,给予他理解是最好的良药。

日常要多留给孩子发言和体验的机会。

比如衣食住行

我们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发言权,”你要一杯牛奶还是半杯?“;“你喜欢这件红色还是白色的衣服?”、“周末你想去动物园还是科技馆?”

比如家庭作业

从一年级开始父母的态度就应该是很明确的,家庭作业完全是孩子和老师的事,不要数落他们的坐姿,不要责备他们用牙咬铅笔头,或听着音乐写作业,这也许有助于他们的思考。我们也不要打断正在忙于写作的他们。也绝不要每天因为家庭作业的问题是向孩子发脾气,警告和唠叨是父母常见的方式,而事实上,这些警告不仅没用,而且危害很大。

比如零用钱

零用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但绝不能作为好的行为的奖赏,而是给孩子提供使用金钱的经历,从中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让他们来决定钱花在哪里,也不要给他们超过预算范围的零用钱。

比如兴趣班

现在的孩子能够选择的兴趣班各种各样,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吧?

家长需要明白很多兴趣班只是孩子们表达情感的一个出口,学习中发生的错不要指责,要以鼓励他们的努力为主,当发生争执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孩子感到被尊重时就会考虑到父母的愿望。“这次的奥数题目确实很难,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的这首曲子确实很难连贯起来,有几个音符我都记不下来。”在遇到困难时,同情的理解比意见,赞扬,或即时的解决办法更容易鼓励孩子。

再比如家长会

很多家长面对家长会老师对孩子那些令人不高兴的批评和评论,一定感到过灰心。

这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举例】老师:“你儿子不能按时到校,他的家庭作业经常不交,他的日记也写的一塌糊涂”

妈妈边听边记录:“哦,您的意思是雨涵需要改进,要准时到校,要做家庭专业,要保持日记本整洁”

当雨涵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时,妈妈把笔记本拿给他。“我把老师的要求都写下来了,你可以自己看看”。雨涵看完了当然很惊讶,妈妈这样做避免了责备,也提供了指导和希望。

还有他的玩伴

理论上讲,孩子选择自己的朋友是他们的权力,但家长应该观察一下他们的喜好,朋友之间应该有相互帮助,相互纠正的作用,内向的孩子需要性格外向一点的同伴,胆小的孩子需要跟更勇敢一点的年青人得到一些锻炼,有侵略性的孩子需要受到比他强壮一些但不好斗的小伙伴的抑制。如果两个好斗的孩子在一起,只会增强各自的侵略性。有违法行为的孩子可能会在学校或邻里之间获得英雄般的地位,但却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我们允许孩子为自己选择的朋友负责,同时我们也要承担责任,确保他们的选择有益,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好的父母就像好的老师,要让自己渐渐成为孩子可有可无的人,我们要有意识的暗示我们相信孩子完全有能力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如果是不被允许的行为我们就需要严格要求。

冲突发生时的解决原则是:要求中带有尊重

如果孩子的行为令我们感到不满,希望其改正时,我们的要求中带有尊重,以维护孩子的自主性为原则,孩子对我们的反抗就会少一些。我们会给你提供很多选项,而选择是你自己的责任。

【举例】儿子的头发长到肩膀了,妈妈再也无法忍受,但她给了儿子一个选择:“你的头发已经长到肩膀了,需要修剪一下,怎样修剪你可以自己决定,去理发店,或者自己来?”

儿子:“如果必须剪的话,那我自己剪”。

第二天儿子自己买了剪刀和梳子,在浴室花了一个小时自己剪掉了头发,尽管最后因为不满意又去了理发店,但妈妈的愿望和平的实现了。

父母的权威

往往父母再行驶自己权威和原则时,说的少比说的多更有力,应该用简短的语言和适当的沉默来表达。

【举例】弟弟在姐姐画画的时候,跑来捣乱,两个孩子吵闹起来了,姐姐跑来诉苦,要求妈妈管教弟弟。要是以往妈妈可能会呵斥弟弟:“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少给我找麻烦,在不听就别想要你的新滑板车”

可是这次妈妈是这样说的:“帅帅,你自己选择,是听的我教训,还是自己处理你姐姐的不满”

帅帅:“我知道了,妈妈,我会走开”

用尊重但不指责的语言,简洁的表明你的态度就可以了,父母行驶自己的权威时,不能与他们辩解,也不要攻击他们的人格。

有时候面对孩子们无礼的抱怨或要求时,保持沉默反而更有效,既能避免无端的争吵和指责,还能给他们一些反思的时间,正是沉默合适的表达了父母的权威。

不要激发孩子的谎言

【举例】七岁的琨琨不小心把爸爸送给他的玩具车摔碎了,他很害怕,把碎片藏在了角落里,爸爸发现了这些碎片很生气故意问琨琨:“你的新卡车呢”

琨琨:“在哪里呢,我没看见它”

爸爸:“去找来,我想看看”

琨琨:“可能被人偷走了吧”

爸爸:“你这个说谎的孩子,你打碎了卡车为什么还要说谎”

我不知道这一幕会不会在你们的家里发生,大家觉得琨琨爸爸的行为有哪些错误呢?

在我看来琨琨的谎话是爸爸激发的,孩子天生并不会说谎。

如果爸爸改为这样说:“我看到你的新卡车碎了,它不经玩,你那么喜欢它我们再买一个质量更好一些的”

那么这场谎言是不是根本不会发生,不要试图去测试孩子会不会说谎,这样的做法是很愚蠢的。因此家长一定不要问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对谎言的理智处理方式是,要对谎言背后的真实意图表示理解。

还有一些更小的孩子,还没有物品归属权的概念,他把同伴的玩具带回了家,这时候,家长不应该去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真实的动机,这样会激发他编造一个谎言,家长可以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并要求他必须还回别人的物品。面对孩子的错误适当的,合理的训戒,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并唤起他弥补自己过错的责任感。

宽容

对于父母来说,定规矩和做出约束、限制界限,比强迫执行这些规矩要容易得多。如果孩子的行为将要向这些规定发起挑战时,父母应该学会灵活处理,承认他们的想法或幻想,并不代表同意这些行为。

对于孩子的行为,父母要有一个清晰的界限,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没有这些限制,孩子反而会没有安全感,他们会容易依照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行事,当他们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他们就会感到安心,并能够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无法接受的行为不是无法容忍的,父母要做的是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帮助他们专注于解决问题,这样的父母才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成为他们尊敬并愿意效仿的人。

(二)给予孩子安全感

父母可能知道孩子会有担心或者焦虑,但他们往往不明白这些焦虑的来源,可能会经常说:“不要胡说八道,你根本没必要担心”之类的话。这里我们分析了孩子出现焦虑的几种原因和对应的方法,能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并解除他们的焦虑。

因为担心被抛于而产生的焦虑;孩子最大的恐惧是父母不再爱他或者抛弃他,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在长大后出现不良甚至犯罪行为。不管我们处于哪种极端的愤怒下,或者只是逗很小孩子玩儿,都不要涉及或威胁说要抛弃他们的语言。孩子对于这样的话都会非常敏感,产生焦虑。

小一些的孩子甚至是很害怕和父母暂时分离的,妈妈不在家的情况下他们哭闹会增多,也会闷闷不乐。就算是因为非常特殊的情况,父母需要离开一段时间,一定不要以为不辞而别会减少孩子哭闹,要反复告诉他们离开的原因,并表达你对他的爱,才能减轻他的焦虑,大一些的孩子,放学回家,父母有事不在家,都有必要留下信息来让孩子安心。

由于内疚而产生的焦虑;当孩子被禁止了某消极的情绪或者因为犯规的行为被指责时,就会感到内疚和焦虑。

所以父母要尽可能让孩子们心理清楚的知道,他们可以随着感觉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和想象,而不必担心会失去父母的爱,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安慰。

对孩子已经做了违规的行为,父母不要再次谴责,给他们一些反省的空间和鼓励,也许正是促进他们成长的重要一环。

因为不信任或不耐烦而产生的焦虑;比如两三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学习穿衣服,他们很可能动作缓慢,效果不佳,父母就会着急,“你怎么那么慢”,或者干脆直接帮忙,剥夺了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他们就会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没有获得父母肯定而感到焦虑。如果孩子在做某件事时失败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或挖苦,不能因此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不够,孩子不能被大人对生活效率的需求而控制,要求孩子一样有效率的代价太高了,可能会耗尽孩子的才智,抑制了他们的兴趣,还可能会造成情感上的崩溃,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给他们实验,努力的机会。催促和谩骂只会让他们停止了学习。

由于父母之间的冲突而产生的焦虑;不管有没有道理,在父母之间发生冲突时,孩子会自认为自己是家庭冲突的原因,他无法保持中立,也无法站在哪一边,还会担心分离和被抛弃,后果是对他们的性格发展都是有害的。所以最好避免让孩子卷入这场战争中,即使是离婚之后,孩子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失去了稳定的家庭的事实,以适应新的环境。

由于生命的终结而产生的焦虑;如果不幸面临到这种情况,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不要剥夺他们痛苦和哀伤的权利。让他们充分的表达出他们的担心,幻想和感受。当谈论到死亡时,不要委婉或避开话题,应当简洁而诚实的的告诉他们真相,同时给他们一个充满爱意的拥抱和眼神。

成长并不容易,成长的过程充满了烦恼的想法和感觉,父母无法消除孩子们将要面临的一切烦恼。但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处理他们的情绪,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和理解,帮他们为这些烦恼做好准备。

(三)不回避重要的问题

【互动】问下各位家长有没有跟孩子讨论过性方面的话题?有的回复1,没有回复2

看来这个话题依然是令很多父母感到尴尬的哈!

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其实开始于父母自己对待性的态度,羞于谈论而尽量选择避而不答,肯定不是好办法。而不管父母说出口的感觉是什么,孩子都能感觉到。所以父母在这个方面的迷惑应该首先得到承认,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一部分,不要回避,需要保持开放又谨慎的态度。

父母和孩子之间信任并关心是交谈的前提,多倾听他们,不要批评反驳或禁止他们讨论这个话题。也要从养育的每一个阶段逐渐感知你们的每一个变化。

从一出生,婴儿的身体就很喜欢被母亲触摸,这种早期的爱抚就是性教育的一部分,经常被母亲拥抱亲吻的婴儿也更容易接受爱,所以对于三岁以前的婴幼儿,父母不要吝啬你们和孩子之间爱的抱抱。

孩子两岁左右是身体发育的高度敏感期,正在练习排便习惯时,父母的态度要非常小心,不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和身体产物感到反感,这是他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时候。孩子还有可能经常研究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父母看到这种行为一般都会感到 不舒服,但应该理性认识到手淫是正常的性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如果孩子出现在餐桌或车里做这样的行为,父母就有必要提醒孩子这种行为不可以在公共场合出现。

对于孩子的过家家行为,父母一定不要呵斥,禁止他们,而应该用一种轻松的态度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孩子都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就可以用小猫小狗出生的例子来回答,或者找到一些胎儿在母亲肚子里逐渐形成并出生的动画图片给他们看。

另外父母在孩子面前需要注意自己的隐私,看到裸体的爸爸或者妈妈,可能会刺激孩子的性兴奋。

尽管讨论性这个问题通常都会有些尴尬,但是父母多可以保持幽默的态度帮助他们应对那些紧张的时刻。

对于更大一些的孩子的性教育问题才更值得我们关注,为他们做好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到他们身体和心灵两方面的健康,和一生的幸福。

性教育的两个部分,除了知识还有价值观,

长大一些的孩子们很容易从书本或某些媒体获得很多关于性方面的知识,我们这个时代的气质是直率、自由的。十几岁的青少年希望尽可能地学习性的知识,他们常常有很多困扰,希望得到现实的,亲身的答案。这时候父母可以适时分享孩子关于性方面的经历,应该鼓励十几岁的孩子要诚实的对待自己对于性的感觉。但要告诉孩子不要着急获得满足,不要把性关系和爱混淆。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对我们坦诚相待,想要更好的引导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能够直言不讳的对我们说出来是很重要的。我们承认并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感觉,但是要限制并指导他们的行为。从关于性的这个话题,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很多父母对于青少年的性生活问题中不知道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举例】圆圆已经十七岁了,有了一个男朋友,她很喜欢她的男朋友,并向妈妈表达了她希望和男朋友发生性关系的想法,她希望妈妈给她提供一些帮助,比如避孕药。这位妈妈感到很不舒服,她不希望圆圆轻易的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但她是这样跟她说的:“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做好了发生性关系的准备,那么你最好去咨询一下医生关于避孕药的相关知识,如果我给你避孕药就会牵涉到这件事情中来为你的行为负责,而不是由你自己来为自己负责。”

对于男孩的教育又是不太一样的,父母应该对男孩子始终坚持道德观的影响,告诉他们诚实和责任适用于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是社交还是跟性有关的,都需要坚持个人的正直。

无论男孩还是男孩都应该慢慢让他们懂得爱和性不是一回事,我们需要具备理解理智的爱的时候,才是性和爱完美结合的时候。而这一堂关于性的教育,其实就是在引导他们更好的获得幸福的婚姻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最佳时机。

四、哪些孩子需要心理治疗的帮助

吉诺特博士认为,有以下经历或出现这些症状的孩子就需要介入心理治疗了。

1、经历过心灵创伤的孩子,例如经历过如突如其来的灾难而失去了亲人。

2、过分害怕的孩子,长大一些还存在持续性,强烈恐惧感的孩子。

3、处于过分紧张的兄弟姐妹之间竞争的孩子。

4、对性有过分强烈的兴趣的孩子。

5、有习惯性偷盗行为的孩子。

6、好得不真实的孩子。他所有行为都符合父母的要求,从来不会发脾气冲动,甚至都不太像个小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危险的。

7、性格过于内向的孩子,进入学校环境后,不进行交际,甚至连回答老师是与不是都很难的孩子也是需要家长注意的。

8、不成熟的孩子,这些一般是因为父母的过于宠爱,他们不能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只想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自理能力,这样的孩子是很难融入社会和接受挫折的。

9、出现抽搐和怪癖的孩子

【总结】到此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我们就讲完了,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书中讲到的四个重点分别是:

一、交流的密码,让语言发挥积极的力量

二、错误的育儿方法有哪些

三、积极的养育方法是什么

四、哪些孩子需要心理治疗的帮助

一、交流的密码,让语言发挥积极的力量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多倾听,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要多使用陈述句,少用问句,任何时候都要保护他们的自尊,相信他们不是天生的捣蛋鬼,要把批评换成指导。

二、错误的育儿方法有哪些:要避免的四种错误育儿方式是:恐吓、贿赂、许诺、挖苦,纪律和责任感的培养,惩罚或要求服从是没有用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是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平分你们的爱。

三、积极的养育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承认他们的情绪,但是要限制他们的行为。“我要表现出我的理解,我在用词上一定不要出现批评和谴责”。这句话是我们的中心思想。

最后就是作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建议了哪些孩子是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帮助的。

孩子不断从经验中获得学习,父母的语言和态度就像筑造一座大厦的钢筋和水泥,任何落到他们身上的话都会塑造着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需要有开明的思想和豁达的心胸才能学会接受的语言,就像我们所有人一样,孩子无法禁止自己的感受,有时候他们会感到贪婪,自责,愤怒,害怕,悲伤,欢乐,不管这些感受是消极的还是矛盾的。我们需要承认它们。父母需要知道唠叨和强迫是没有用的,强制压迫的方法只能导致怨恨和抵触。

到此,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用,希望你们的孩子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够承担责任,关心他人,也令你骄傲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