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焉可与贵族相见?
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我最爱的一篇文章就是讲述刘邦和项羽鸿门相见的《鸿门宴》,一则是因为以前的课程曾经接触过,相对熟悉,还有一则,是因为对于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十分感兴趣。
让我们回到历史的场景中去,来重新观察一下,这一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盛宴。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刘邦,是一个痞子亭长,平日里净做一些泼皮无赖之辈所做之事,而且做得还是违法乱纪之事,私自释放犯人,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他招兵买马,加入项梁的队伍。而西楚霸王项羽,终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作为楚贵族,他始终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从出发点上看,贵族项羽比痞子刘邦就有优越性。
我们再回到司马迁老先生的著作中,梳理一下《鸿门宴》这件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起因是什么?起因是“(项羽)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入主咸阳,霸王项羽没能和刘邦相见及时沟通,亚父又说刘邦养精蓄锐、有帝王之气,于是想要出兵镇压。
其实刘邦和项羽本来是可以不用相见的。可是项羽这边的项伯与张良交好,于是便连夜通风报信,刘邦和项伯还结了儿女亲家,约定次日登门谢罪,于是便有了鸿门之宴。
在鸿门宴进行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细节我们需要注意。
第一是刘邦和项羽初次见面时,刘邦向项羽谢罪,项羽说,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所言。面对刘邦,项羽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开诚布公地直言。
然后,项羽设宴款待刘邦一行,本来可以乘项庄舞剑之机,杀掉刘邦,却也让项伯佩剑入,这其实也是透露出了项羽的仁义之心。樊哙从外闯入,项羽则“赐之卮酒!赐之彘肩!”,这是对壮士的喜爱与赞赏!
而刘邦,则是趁着上厕所的间隙,偷偷地溜走。
相形之下,项羽的豪气、慷慨的贵族气质与刘邦的心机,就体现得很明显了。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再看后来的楚汉之争的结局,虞姬殉情,项羽乌江自刎,而刘邦即使夺得了大汉王朝,晚年也在权力、惊恐和斗争中度过。吕雉更是越来越哀怨。
《史记》里的这篇《鸿门宴》,也是司马迁的高超写作技巧的凝练,对于热爱古文的我来说,更是会常读常新。
讲《鸿门宴》的有两部电影,李仁港的《鸿门宴》和陆川的《王的盛宴》,相比之下,陆川对于阴暗的刻画和对于回忆的叙述,更加符合我的心境。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只希望,在我们将来,能够多一些像项羽这样的精神贵族,这样的大丈夫,能够去完善自己因为优柔寡断这些品质带来的问题,少一些像刘邦那样的虚伪非坦荡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