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者强

考研上岸后坚持一个月6:30早起,我收获了什么?

2022-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婷婷看书鸭

如题,考研上岸后时间充裕,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我做了一个甚是粗略的实验。

这个实验有四个平行组——早起早睡组,早起晚睡组,晚期晚睡组,随心所欲组,互为对照。

实验为期两个月,最近正好进行到实验的第四组。但我想提前结束了,一来我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二来后面这段日子着实是过于“随心所欲”,整的我有点焦虑。

在这期间,我除了上述四个实验变量以外,努力做到外出频率、饮食习惯、学习内容,工作节奏等其他因素的基本一致,当然随着节律变化气温等不可控因素的变化,要做到变量单一根本不现实。所以以下感受肯定带着浓重的主观性,不具有普适性,仅仅给诸位起到一个提示借鉴的作用。

在此期间,我每天都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情绪、身体、任务完成的强度和效率等,对比得出结论——早起对我来说是最好选择。

是的,我发现很特别的一点:对我来说,早睡或晚睡其实影响不是很大,重点在于是否早起。

早起对我的影响是积极且巨大的。以下唯心地探讨下我的感受。

1. 计划安排更合理,执行更从容。

首先这里先说明,我的四组实验,清醒时间基本趋于一致。然而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发现早起我的任务完成度仍然是最高的。我总结了几点原因:

早起时,出于对我自己成果(早起本身就是成果)的尊重,我会更愿意优先完成工作和学习内容。而晚起时,我的行动力明显不足,大部分的时间——特别是牺牲早起换来的晚上时间,我通常无法集中,常常思维发散且效率低下,或者到最后干脆放弃无所事事。

早起让我清除内耗,效率更高。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任务时我会有畏难情绪,但早起会让我面对它们更从容。我会感觉我的时间还很充裕,因而减少焦虑,轻松地开始,不知不觉地完成。心里的“大象”再也没有闹过别扭,我的内耗更少了。

早起的我不为已逝光阴懊丧,期待明天,形成正向反馈。“执行“晚起组”期间,我在一天的结束时,常常面对已经满满的执行记录产生——要是我再快一点,做题的时候不走神,下午不聊天——是不是可以多完成一项计划等的消极情绪;在已经快零点的时候,还想着抓紧时间塞一个任务,导致晚睡,形成恶性循环。

而早起早睡时,我会更加细致地回顾一天从清晨开始的时间表,发现自己无论再怎么努力,这一天仍然会留下遗憾,因而明白——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没有上限的,因为努力本身是没有上限的。我不应该把评判自己的标准定在我今天是否努力上,而应该看我的任务完成度和效率如何,今天比起昨天是否有成长等。

图灵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我自己。”早起让我揭开障目的叶子,认清努力没有上限后,我没有“摆烂”,而是更注重当下的感受。我最近的行为系统是单调重复的,但我仍然会对明天充满期待。循环往复,正向反馈,我会越来越迷恋高效执行任务、“无痛”完成任务的感觉。

2. 晨起的能量滋养身心

每天早上面对镜子,我都可以自信满满地对自己说:“今天是你余生最年轻的一天。”早起的自己使得这句话更有说服力。除了我的行为确实充满了对“一天之计在于晨”的珍惜和肯定,也因为我的皮肤状态是真的很好。

我在进行四组实验时用的是一样的化妆品,其中不乏国际大牌。经过对比之后,我发现了一个真理:再贵的化妆品都比不上早起早睡对皮肤的滋养。

除了对外在的关照以外,我发现每一次感受晨起的能量都会让我身心愉悦

早上拉开窗帘,一个新的世界在我面前缓缓展开。还是与昨天别无二致的景象,却充斥着完全不同的崭新的能量。

晨曦透过玻璃撒入室内,并不刺眼,却可以带来新鲜的光明与活力。这时候小猫咪已经在房间外焦急地“喵喵”叫,间或爪子在木门上挠两下,“刺啦刺啦”地催促我迎他入室。

打开门,他先是冲我语带抱怨地撒娇,在我脚边磨蹭一会儿;在享受够抚摸之后,便迅速跳到阳台的窗户前,看着在房檐下筑巢的小鸟从窝里探出头,梳理羽毛,迎着茸茸的朝阳飞向天际,在白色的楼宇间播撒自由。

猫咪的那双绿幽灵水晶般的眸子中荡漾着晨辉的缩影,毛发也泛着金黄的光泽,微风一吹,让人想起金黄色的麦穗随风起浪的样子。

吸一口清晨的空气,满是希望的味道。

我每天都会被这一幕治愈。

每当这时 ,我都会由衷地赞美命运,使我能亲身迎接今日的来临。一想到我还有无数个这样的“今日”在前方等待,一种喜悦与感恩便会充盈内心。

我发现,在不知不觉间,我伸向这个世界的触角更灵敏,我的内心变的更为细腻,更容易被感动

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情绪不稳定,相反,负面情绪像是被清理出了我的身体。我对比了晚睡组,特别是“随心所欲”组,发现早起时我的情绪平静如水,我的内心不会被未完成的任务占满,也不会因为不可控因素的打扰而轻易烦躁,反而我会更有余裕地关注周遭的世界,关注我的心理感受,关注为我操劳的父母,并愿意主动承担起一部分的家务,这在我晚起时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我会感觉到精力充沛,这加深了自我认同感。特别是早睡早起时,头昏脑涨等疲劳现象很少会找上我,这使得我可以更轻松地完成昔日感觉棘手的任务。我变的更有自信,有一种——只要我想做,都能做到的感觉。

我更加期待自己的成长。

3. 早起改变了我对生命的认知

经过早起和晚起的对比,我真切地发现了一个现象:我的大脑很好骗。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实验:走到镜子前,左右移动你的眼球,与此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你会惊讶地发现——在镜子里的你眼球根本没有移动过。

这表明:你的大脑欺骗了你的视觉,眼球转动的过程被大脑剪掉了。

真实发生的事情在大脑里却是另一幅样子,听起来好像有些恐怖。但实际上,你所感知到的事情都是经过大脑加工的,对时间长短的感觉也是一样。以前我仅仅是知道这个理论,没有什么比较深刻的亲身体会。但经过五月早起和六月晚起的对比之后,我深切地发现:在我的感觉中,五月的时间要更饱满,或者说更长。

斯坦福的脑神经科学家——Dr.Eagleman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人们从世界上最可怕的云霄飞车上自由落体掉落30多米之后,测试这些人对时间的感知。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的感知中的时间比实际时间长30%。

因为在极度恐惧时,掌控记忆和情感的杏核仁高速运转,会使大脑记录比平时更多的细节。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特别开心、特别专注的当下,会觉得时间比平时长一些。

既然我们可以被大脑欺骗,那当我们掌握理论和规律后,也可以去欺骗大脑。

我们可以尽情地沉浸当下,进入心流状态,此时我们的记忆力和创造力会进入顶峰,自然而然地忘记时间,忘记焦虑。

两个月的对比结果,改变了我对时间的认知。我发现早起会让我更容易专注在自己手头的任务上,进入心流状态。我可以很顺畅地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而不是因为一些突发状况而被迫中途打断。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高效串联完成,这让我觉得自在舒服。

除此之外,早起拓宽了我人生的可能性。在高效专注地完成必要任务后。剩下的时间就是自我成长时间。

我可以输出文章记录生活,可以捡起自己荒废的口语,可以为了更多的证书备考奋斗,可以为了搞钱尝试做更多事情......我现在感觉自己拥有无限可能,我的人生永远不只一条赛道。

早起让我与更优秀的人做链接。早起后,我自然而然接触到的是同样早起学习的同袍。我们一起相互鼓励,共同进步,长此以往我必然会实现更高一层的能量跃迁。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我们散发什么样的磁场,就会吸引来什么样的人或事。早起的磁场是清澈而向上的。处在这样的磁场里,我找到了同频共振的灵魂;也感染了一批曾经的小伙伴,使他们变的积极主动——现在的我竟然也有成为别人“榜样”的资格,这是额外的惊喜。

通过我的叙述,你会发现,早起的我的正向磁场不断扩展。刚开始可能很微弱,但慢慢地,我的身心愉悦,吸引了正向的能量;任务的高效完成,让我觉得满足自信;通过早起链接的小伙伴也一起为我赋能......坚持下去,我相信终有一天,手可摘星辰。


一份不合格的实验报告到此结束。我要开始践行我的实验结果啦。

专注当下,满怀希望,感恩让我存在的所有。

从现在起,期待每一次早上六点半拉开窗帘的瞬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