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目送这本书读完之后颇为伤感,甚至在书中三四处湿了眼眶。人到了某一个年龄段后,总会有不同的忧思,比如父母的老去,以及作为子女清醒的看着他们老去的无能为力。
这一生这么长,又这么短。这条路上来往过客无数,行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有父母,虽然无法陪你走完全程,但他们陪你走过的每一段,一定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扶和关爱你。他们会越走越慢,最后渐渐的走不动,需要你停下来,转过身去搀扶他们。我们会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责任,自己也逐渐成为父母,对于儿女而言我们是港湾,但于我们本身而言,港湾永远是自己的父母。
这世界那么大,但容身之处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夜深人静时会想,父母百年之后,这天地间最了解,最无条件包容你的人离开以后,这层羁绊断了以后,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会不会生出浮萍无根的彷徨与无依。会不会在偶尔想要撒娇,想要发泄,想要倾吐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最能抚慰你的地方,少了两个最为温暖的人。
每每思及此,都觉怅然。而《目送》这本书,截取的是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片段,但恰恰戳中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不愿承认却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重庆森林这部电影的前后,可以说是没有关系。两个故事可能是时间上的交错,也可能是并行在同一时间上两个空间交错的故事,甚至还有可能是后一个故事先于前一个故事发生。如果打开上帝视角,你俯视香港,就是芸芸众生在时间上的交错纵横。你用时间有序的方式去看待这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的前后一定有衔接性,如果你用无序的时间去看待,这部电影就是一个群体视角下个人生活的支离破碎。时间,在王家卫手里,它可以是精确的,是抽象的,是可以表示距离的。但几乎不可能是有序的,一直被打乱,被无序化,零散的堆在一块。如果顺清了时间的条理性,那王家卫的风格失色一半。
想象一下,你坐在飞机上近空看脚下的世界,你看到A和B见面,B和C见面,C和D见面,D和E见面,E和F见面,F和G见面.........一直反复下去。这一群人形成有一个互有归属的集体,但抽离开来人和人是疏离的,E和A见面了,谁能保证B、A、C、E、J、K知道呢,谁能知道他们想见谁呢,谁又知道A遇到了J会发生什么呢?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虽然感觉在空间上无限接近,但是在时间上,却总是错开。这也是王家卫荒诞的真实,一颗心,被时间孤立、吊打,疼的不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