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每天写1000字哲思

《如何高效学习》:浅析作者通过MIT考试的3个原因

2020-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好好修行

斯科特.扬(Scott Young),1988年生于加拿大,大学毕业之前的事情,除了学习时间少但能够取得好成绩之外,与常人无异,但大学毕业之后,本着“learning is the key to living well.(学习是生活幸福的关键)”理念,用了12个月,以学习网络公开课方式,完成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课程33门学习并通过考试,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通过TEDx演讲台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需要备注的是,要通过麻省理工大学的考试,绝非靠死记硬背,因为主要考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刻意练习》、《人之天性》这类书籍的研究层面而言,《如何高效学习》更在乎告诉你如何才能高效学习,从高效学习的策略方面,介绍高效学习的三个关键概念:结构、模型、高速公路;从高效学习的技术方面,介绍了高效学习的流程及技巧,以此全面覆盖了高效学习的操作方法论。
正如斯科特.扬(Scott Young)的“learning is the key to living well.(学习是生活幸福的关键)”理念,《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获取理想生活方式的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把学习和追求结合起来,达到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目的,这应该是学习的追求和目标!


1914014-47be3bfec36fb6fe.jpg

本书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整体性学习策略为你提供一个如何学得更好的模型。如果没有容易理解的学习理论,怎么可能取得进步?对照整体性学习策略,你会找到学习上的缺陷,改正学习方式。第二个目标是提供一系列学习技术。我会解释这些学习技术怎么做,他们在整体学习中起什么作用。每介绍一种学习技术,都会有相应的练习供大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掌握。——斯科特.扬(Scott Young)

一、思考学习的动机,而非学习的目的

《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学习的理念是“learning is the key to living well.(学习是生活幸福的关键)”,生活幸福就是斯科特.扬(Scott Young)的深层学习动机,或者学习的终极目标,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学习动机,但是,一个人的理念是否坚定,其关键的体现在于是否拒绝与之相悖但有诱惑力的机会,当斯科特.扬(Scott Young)完成MIT(马神理工大学)的MIT挑战之后,微软抛来橄榄枝,但斯科特.扬(Scott Young)根本没兴趣谈,这对于靠博客收入维持日常开销的斯科特.扬(Scott Young)而言,如果选择了这次机会,也就是一个微软公司万千优秀者一员,甚至会过的不起眼,但关键是,他根本没兴趣谈。
某位以自主安排自己一切的前同事,下定决心开始以文字谋生,于是开始在某平台上写文章,文笔的确是好,刚才是从阅读量、评论量,都是值得让其开怀的,这点的确让人佩服,但是没多久就在某平台上销声匿迹了,问及原因就是,文字谋不了其自主安排一切的生活,于是选择放弃而另选他途,的确,其有更多的选择,故不必拘禁于静夜埋头伏笔,但的确十分惋惜,我们也许不靠码文字,也能想找到想要的生活方式,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最好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就飞蛾扑火般的投入写作,并以此作为寄托,实在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强加太多。
闻一多先生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很多人搞不清楚理想的生活是什么的时候,就开始了生活的理想,然后就想着靠拼了几天、几个月的写作,来实现理想的生活,如果把学习当成实现理想审过的一种渠道,这无异于用敷衍或屠宰式的方式,来完成期望实现但不能实现的理想的生活。有本书叫《知识变现》,看完之后的确让一个普通的写作者倍感汗颜,但也让人回归写作的本质:记录那些为了理想的生活的成长轨迹。

二、不羡慕他人成果,安静追求自己的学习过程

每个人,无论是深层次还是浅层次的动机,都会接受某种认知限制下的行为,而选择以这种行为实现自己动机的基本假设,但结果似乎不如理想者占据多数,在众人追捧的知识变现的渴望中,写作《知识变现》这本书的一众知识变现的大咖们,的确在认真的讲:放弃速食,慢慢精进。
《刻意练习》、《异类》、《人之天性》这类的书籍,备受很多人的欢迎,但是备受欢迎是什么内涵呢?在《知识变现》这本中,作者通过对目前知名的知识变现的名人的采访,其中归纳一个重要的观点:学习你学习领域的大咖们,究竟是怎样学习的然后归纳、模仿,这个观点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无数次的出现,不同的是,别人学了学习的策略,在用或者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而有些人包括我自己,还在苦逼的摸索所学的学习策略,这就是认知的差距,以及所带来的行为差距和结果差距。
《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关于学习的策略,讲了“结构”、“模型”、“高速公路”三个重要的概念,同时对构建的方法也有明确,比如构建“模型”,关键点在于使用关键词,完成模型的搭建,从而实现“小模型-中模型-大模型”的打磨,为构建知识的“架构”铺垫基础,而在“模型”的搭建方面,重点提到,尤其是在整体性学习的技术中,“比喻法”、“内在化(多感官参与)”、“图表法”等方法,其中,“图表法”尤为关键,尤其是对过程信息、观点信息等这些关系类信息的学习,如果说“模型”是构建一栋建筑的砖,那么“结构”则无异于一栋房子的成型,而“高速公路”则更在乎不同类型的房子之间的联结通道,但对于一般的学习者而言,以关键词构建模型,以模型构建知识体系,这种自下而上的构建模式,还是比较有效的,因为,大多时候不知道所学领域的知识架构是什么。
看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无比汗颜,其原因在于,我在学,他在用和完善,因为这本书很多内容,都在我已经阅读的数目中,找到理论的原型,所以,“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所谓的快学而妄图得其果,不如耐下心来,好好的反思学习的最终目的,想想自己掌握的那些关于达到目的的学习策略部,布置好下一步的学习机会,然后踏踏实实的去做好每一天,这样更有价值,也更符合“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的本意。

三、既然掌握了学习方法,那就拿出来好好练习

学习的策略能把握学习方法的方向,不会有太大的偏颇,而学习的方法,则关乎学习的实战效率,以及如何达成“理想的生活”,《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之所以通过MIT的考试,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谓问题解决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学习的迁移能力,以及学习的升级能力,学习材料告诉你的应用场景,是非常单一的,而实际应用中达到学习的效果,受到情境、心理、情绪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所以学会和会用是两件事情,而要实现两件事情的统一,关键就在于有目的的练习。
《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一个比较实战的地方,就在于不仅告诉你用什么方式做,而且提供了相应的练习材料,并且几乎所有用得上的重要方法,都提供了相应的练习方法,并且明确了练习的周期,以快速阅读的指读法为例,从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角度考量快速阅读,剩下的就是看自己练或者没练,以及练习的结果如何,更关键的是,要根据练习的结果,比如3分钟指读阅读的字数及掌握的知识点,提出下一次的练习的目的,这是一种清晰反馈目标的练习,这无异于强调通过练习,迁移学习内容,并且通过多情境的练习,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好好练习,有反馈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才是决定一个人学习之后,究竟能否用来应用或提升执行能力的关键,说真的,阅读多少书,仅仅是考察一个人学习倾向的指标,而非学习能力的指标,只有掌握了练习的及技巧并练习及调整,才是考察一个人真正学习能力的根本,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能力问题,更是一种学习精神的最好注释。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认知或执行能力,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捷径,《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种具有实战意义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于真正通过提高学习能力,实现自己应用和执行能力提升的人而言,自然是一种福音般的存在,如果说学习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那么高效学习的深层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技术,显然是我们在“修远”路上必备的“食量”,坚持“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学习理念,埋下头来,不急不躁,却又目标坚定,总归会有实现“理想的生活的”的日子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