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观念有无根据
大哲学家罗素慨叹说“很多人宁死也不愿思考”。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每个人可能每时每刻都产生不同的观点,甚至传播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
在传播一些观点的同时,无形中也接受了它的存在,更愿意找理由证明它的正确,去捍卫他人的不假思索的想法。
打工潮在我老家特热,基本都是一家有劳动力的全部出动,可以说是不管男女老少,小到小学毕业就出门打工。
年纪大的打工我们可以理解,那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怎么都出去打工呢?
其实这就是一种观念起的作用。常常和他们聊天就明白,在有限的范围内,经常看到很多大学生不但找工作难,甚至会好吃难做,工资低的看不上做,工资高的太费力。
所以,那句“读了大学一年也就赚几万,我们没读大学也一年挣几万,我们不读书还多了几年挣钱的时间。”
这话逻辑严谨,好像没有任何问题。我在很长时间也被这样的想法左右,随时都能找到它的正确性。
过了好长时间,我学习逻辑课,突然想明白了这是这样回事?
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全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生活的环境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那种高材生其实是我们看不到的,更体会不到人家的生活。
其次,普遍来看高学历意味着更高的收入。这个大家都知道。
再次,历史发展依靠的都是知识,不管是农业时代还是科技时代。
人总习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去判断一些事,其实自己并不是见多识广。
女儿学校舞龙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就买房的问题有了不同意见,我认为房子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负担,花二三十年买一套房花两倍的钱不说,更可能会砸在自己手上,未来房价会怎样谁也说不好,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房价已经很高,租房就很划算。
然而他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买房,有压力才有动力,这也是变相存钱,而且若房价一直上涨,首先我们存起来的钱就会升值,自己不住的话也可以卖掉……
这就好比你说苹果好吃,我说橘子好吃,谁都不能给对方合理的解说,谁都能找对反驳的意见,每一次都不欢而散。
我们更喜欢谈论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即便了解,也不是专家,都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是打发无处安放的多余的注意力而已。
不管是读书无用论,还是买房是否划算,我们能看到的都是眼前目所能及的,想法都是片面的,更不是最优的,即便我们的决策不可能最优。
小事上随意就随意些吧!大事呢?若稀里糊涂的因片面的观念做决策,后果谁来承担呢?
其实罗素最后又调侃说“实际上,他们确实死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