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
带了三年的一位女生,今年高考被上海师大翻译专业录取了。没事的时候,喜欢在微信上汇报她在大都市的见闻,刚到上海,兴致勃勃拍了外滩的夜景发给我。
前几天抱怨说英语口语差,班里测验,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考九十五,她才六七十,羞得想找地缝,想换专业,说情愿换到甲骨文考古专业。很多保送生也很多上海本地生,人家已经过了雅思,搞得英语如母语一样。自己跟人家这么大的差距,还能不能混下去了?
我跟她说这就是现状,你还记得乡下考生被叫做“小镇做题家”吗?我们忙着做题,不重视口语,也没有机会锻炼口语,去了大城市差距就显示出来了。别说你,去清华北大的也一样。专业难度大,就拿出你高中的拼搏精神呗!上大学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尤其是不想混毕业证的。
上个星期又高兴地汇报说,她找了一份家教,教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孩学古文,家长要求能从六十分提到七八十分就行,孩子将来准备学艺术。每个小时讲好了一百二十块钱,她去了两个多小时,家长又是给泡咖啡给吃巧克力,中午管了她一顿饭,饺子加火鸡腿。然后告诉她小女孩每年的补课费有十几万,数学老师请了三个,惊得她张大了嘴巴!说在家上学听说谁化几千块钱补课就认为是败家子,不划算,想不到还有八百块一节的!
她感叹小姑娘家真有钱啊!一下想起来刘姥姥对王熙凤说,您老拔根寒毛比我们腰粗!我说开眼了吧,我们以前经常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这就是实例!你将来也会这么有钱的!
最有意思的是把第一次挣钱的截图发给我,说家长很大方,要凑个整数,给转了二百五十块。
我想提醒一下,我们这里是不喜欢“二百五”这个数字的。出门买东西,如果合计二百五十块,店主自动说你给二百四或二百四十五!有一年学校给班主任老师涨津贴,校长头脑发热,给涨了二百五,引起轩然大波,说他不尊重老师,明着羞辱老师们,最后校长同意涨二百六十块。可是我看她这么高兴,还是不扫她的兴。
周三晚上又很沮丧地说,莫言刘和伟的见面会,她没有抽到门票,只能看现场同学传出的视频。不过,很快又被电影《我本是高山》的到校首映到了,转悲为喜,
我很羡慕她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估计很快就会把我这老师给忘记了!希望她学业顺利,能适应小县城与大都市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