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音原创文字集心情随笔

大S“杉菜”去世,我们的青春落幕,我听曲买书追忆过4位名人

2025-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若水涓涓

文| 若水

2月2日中午,忙完手头杂事,匆忙吃了午饭,困意袭来。阳台上黄花开得正灿,白花花的阳光透过抹茶绿的纱帘铺洒开来,温暖一片。我歪在沙发上,上下划拉着订阅的公众号,却发现,几乎清一色全是大S在日本旅游期间,流感引发肺炎去世的消息。我有些懵,一激灵坐直身体。怎么可能?这样一个生命力极强,活力与年龄都处在蓬勃阶段的48岁女星,怎么可能被小病5天夺命?难道今天是愚人节?

怀疑归怀疑,我还是点开常看的,一个绝不捕风捉影的公号主,她的文字也证实了消息属实。

一丝无法掌控的无常感瞬间朝我袭来,如同一阵猛浪汹涌砸上脑门,让人无法站立,几近窒息。

对于大S,我没有很深的感觉。但她野蛮的生长力,勇敢做自己的姿态一直引领着无数女性在成长。这一刻,她在《流星花园》里饰演的杉菜浮现,那个梳着两条麻花辫、青春蓬勃的杉菜,那句响亮的台词直灌我耳: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是打不倒的杂草杉菜。

2000年,25岁的大S凭借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中的“杉菜”一举成名,成为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那首由庾澄庆演唱的主题曲“情非得已”,朗朗上口,唱响大街小巷。

2002年,流行出租光盘,哪个电影火了,哪部剧热播了,影像店都会有光盘出租。为打发时间,我的男朋友租了大S的《流星花园》来看,唯美的画面,温暖的爱情一下将我击中。那是我一连数集追过的电视剧,也是我和男朋友一起看的第一部剧。从那时起,杉菜住进我的心底,直到现在,提起大S,我只记住了杉菜。

可以说,很多人的青春里都住着一个大S演绎的杉菜。“杉菜”的逝去让人倍加伤感。

一番回忆后,我对自己说“缅怀完毕,睡会觉”。

近年来我将部分时间用来关照内心,刻意让内耗越来越少。对内,我对亲人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对老公的关注和两个女儿的教育;对外,我对公众人物或公共事件的注意力与追逐力越来越浅。

我用不同的方式释放我的情绪,除了大S,我缅怀过3位公众人物的离世

1,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12月4号,86岁的琼瑶阿姨主动弃世,引发全网哗然。从官方媒体到自媒体账号,都在关注这位引领华人文化圈和影视圈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教母,有视频有文字,有片段有长文,有赞誉有诋毁。

我只是一个粗浅的文字爱好者,阿姨那些耳熟能详、风靡几十年的言情小说,我在青春期里未看一本,但经由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却断续看过。小时候电视少,《婉君》《一帘幽梦》《青青河边草》播出时,我不能时刻守着电视去追剧,只是隔三差五过眼瘾。长大了课业重,没有精力去追《还珠格格》或《情深深雨蒙蒙》,但阿姨热播剧的影视金曲,却在响彻大江南北的同时,如同高山流水,沁我心脾。

惊闻阿姨离开,我买了她25岁时的成名作《窗外》,又买了她生前最后一本书《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她的文字真是精妙,古诗词底蕴深厚,运用诗词行云流水,没有穿凿的痕迹。我甚至心生悔意,自己竟然错过如此棒的文字。

感谢天南地北的有心人,他们第一时间将阿姨热播剧的金曲剪辑、汇总,配以经典剧情,让我这类以前没有读过她的文,没有好好看过她的剧的追随者,第一时间听到那些久违的旋律。再次致谢。

在做杂事时,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在沐浴阳光时,我会戴上耳机,陶醉在阿姨歌曲的旋律中,一首接一首,从“一个女孩名叫婉君”到“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从“情深深雨蒙蒙”到“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我醉心在听曲中,怀念那段处处都有阿姨相伴的年岁中。

2,

再往前追忆的是杨绛先生

2016年5月25日,杨绛去世,享年105岁。

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47岁时,她自学西班牙语并翻译《堂吉诃德》,这本译作更是被时任领导以国礼赠与来访的西班牙国王。先生的名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无数人将这些奉为圭臬。

但那时,对于杨绛先生,我只知道她是写《围城》的钱钟书的妻子,并不知道《围城》扉页上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出自杨绛之手。更不知早在钱钟书出名前,杨绛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作品,早已名震上海滩。而别人介绍钱钟书时,往往这样说“这是杨绛的先生”。

当时的我,真是孤陋寡闻到家了。

先生去世次日,我去某宝买了她的《将饮茶》、《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并在扉页右下角认认真真写上先生的离去日期及网络悼念情况。

对于先生的文字,因为水平有限、经历浅薄,10年前初读时,总觉寡淡无趣,放下又拿起,拿起又放下。如今才发现,先生对于文字的组合如此精妙,表达如此精准。

经历奶奶的突然谢世,再读先生《我们仨》中女儿“阿圆”的去世,那句“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将我深深刺痛;

当我的心反复被小女儿的高烧撕磨,再读梦中将要去世的阿圆对先生的嘱咐,“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那声温软的“娘”,让我啜泣不已。

读先生笔下的夫妻情深,我感触颇多:

一个人常常说着“爱你”,却处处规限你的言行,那不叫爱,而是借着爱的名义控制你;

真正爱你的人,不仅欣赏你的优点,更包容你的缺陷,ta会创造一切条件让你做自己;

真正爱你的人,不会只为ta的父母让你去适应、去改变、去委曲求全;

真正爱你的人,不管有没有孩子都会尊重你,哪会因没有生个男孩而冷暴你、恶骂你!

真正爱你的人,除了“死别”,ta会创造一切机会与你厮守,绝不会随意找个借口与你长期“生离”。

我一直记得钱钟书不生二胎的言论,“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 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女儿的爱。

和谁结婚真的不一样。那种志趣相投,朝夕相伴情更浓的婚姻确实存在着,它的名字叫“钱钟书和杨绛”。

3,

最后一个追忆的是当代诗人汪国真

热爱诗词的朋友应该有些印象。80年代末,汪国真的诗深受追捧,影响力一度达到顶峰,1990年更是被称“汪国真年”。他是文学界的耀眼星辰,一度超越当红影视明星。

那些年,爸爸做编辑记者,他要审稿,看的书类目杂,诗歌散文与小说,他都研读。家里那几本汪国真诗集,他常一捧半天。当他放下书去做别的事,我便凑过去,碰到走心的生花妙笔,我会抄录到珍爱的笔记本上,带到班级挨个儿传看。

时隔多年后的2015年4月26日早上,翻看朋友圈,看到汪国真肝癌去世的消息,顿觉生命无常到短暂。那些小时候传抄诗歌的年月一下涌上心头,我一遍一遍默念他的代表作《山高路远》,落寞得如同失去心爱的笔记本。后来歌手谭维维将这首诗带到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去演绎,去传唱。当旋律响起,歌词中迸发的进取、执着、乐观和自信,再一次让我泪目。

在此,我将该诗录下,再一次借用它来祭奠我的少年岁月,再一次缅怀那些引导过、陪伴过我们一段生命征途的明灯们: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