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菜鸟成长记成长励志

为什么善行过后总会紧跟着恶行?

2019-04-26  本文已影响2人  新漆未干

近期,国内某刘姓高管的性丑闻事件闹的沸沸扬扬,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不断出现的新证据使得案情一再反转,因此我们暂不去一味地谴责他没有尽到一个好公众人物、好丈夫的责任,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来剖析一下他为什么会失控?注意我们并不是为他开脱,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试着解释一下,他(包括像他一样的很多人)违背自己的公众形象和道德标准做出这等事情的可能原因。

如果单纯地讲自控力有限就很容易。这些人的职业诉求要求他们对自己有着极高的标准,每天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长此以往,他们的意志力就消耗殆尽了。没有了意志力,自控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他们就失控了。

但是这样的回答太过简单,理由可能也太过牵强了。不是每一次失控都是真的失去了自控力,也可能是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在诱惑面前屈服。


01道德许可在作祟

在一场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对“女性更适合当主妇,而不是职场打拼”、“很多女性真的就是天生不聪明”的命题进行表决赞同或反对。参与者绝大多数都对这种性别歧视进行了驳斥。

而后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要在模拟招聘的场景中作出选择:哪些候选人更适合某高管职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中有男有女。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在前期实验对性别歧视强烈反对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男性来担当此职。

心理学家揭示了背后的心理机制:那些明显驳斥过性别歧视的人,觉得自己做了善事而感觉良好,从而放松了警惕,更相信了自己做坏事的冲动。也就是他们对自己证明过了自己没有歧视之后,在心理上拿到了所谓的“道德许可”。

大部分人在觉得自己品格高尚、拿到了“道德许可”时,都不会质疑自己的冲动。比如你很有可能今天锻炼了,就许可自己明天不去了;很可能过了一个忙碌充实的上午,就许可自己下午放松一下、懒散一些。每当这时,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辩护:“我做的这么棒,应该得到一些奖励。”我们很容易认为,纵容自己就是对之前努力的最好奖励。

比如你有多少时候,觉得锻炼燃烧了大量卡路里之后,自己有权利多吃一点来犒劳一下自己?其实这就是很典型的一个许可陷阱。为了解决这个困境,我们应该将锻炼看作减肥的必要手段,而将更健康的饮食视作另一个独立的手段。也就是说,不要把支持目标实现的行为(锻炼)误认为是目标本身(瘦下来了),不是说你做了一件和目标一致的事情,你就安全了、没有风险了。


02进步引发的问题

有进步总是令人鼓舞的,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取得进步会激励我们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心理学家早已看穿,我们总是会把进步当成放松的借口。

在另一项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告知参与节食的受参者,他们已经减下了多少多少体重,然后向这些受参者提供了庆祝成功的礼物:苹果或巧克力。85%受到鼓励的受参者选择了巧克力。而另一组没有收到提醒进步的受参者,只有58%选择巧克力。

这也就意味着,前进一小步可能会导致我们后退两大步而让我们离为之奋斗的目标越来越远。这并不是说“进步”本身存在问题,问题出在进步带给我们的心理感觉。更进一步说,问题出在当我们进步时,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而会听从自己的感觉。所以,我们应该盯紧自己的目标,时刻提醒自己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自己愿意付出更多,而不是思想上小憩一下。


03消灭道德许可

我们已经知道,进步可能会导致问题。那么,如何关注自己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关注进步呢?我们还是要来寻求科学的佐证。

一项香港科技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实验中,研究人员要学生回忆一次拒绝诱惑的经历,这给了他们道德许可。因此,70%的学生在接下来的测试中选择了放纵一下。但是当他们被要求回忆当初为什么拒绝了诱惑后,道德许可消失了,69%的学生抵制住了下一次诱惑。

实验结果使研究人员总结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记住我们为什么会拒绝诱惑,当你下一次面临“想用自己曾经的善行为放纵辩护”时,记起这个理由会改变我们的感觉。


04小结

从本质上来说,道德许可是一种身份危机。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那个冲动、懒散、容易受到诱惑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时刻想做坏事。而我们通过自控抵制住了“想做坏事”的想法,就要为做出的努力索要奖励,而只有放纵一小下自我才是奖励。

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看待自己呢?为了走出“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应该让自己知道,那个想变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停下来想想你做“好”事的原因,而不是纠结应不应该得到奖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