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篇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

2020-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白记录本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是一本书的名字,但是我又不想给加上书名号,我觉得这本来就是一句话,一句对教育场所最贴切的解释。

学校是什么地方?学校应该是一个家,只是比家大一点而已。面积比较大一点,“家长”比家里多一点,“孩子”比家里多一点而已。这是理想的学校,也是一个理想的大家庭。另一方面,在家里孩子是自由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问就问,言论自由,最放松,在不知不觉中真正的成长。再者,在家里孩子能得到家长的呵护,家长和孩子一起生活,共同成长。这样的学校有吗?真有,那就是一土学校。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处在焦虑状态,于是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学校来迎合这种心态。君不见,越来越多的学校热衷披“羊皮”,校名中缺了“国际”“双语”这些字眼,都不好意思开张招生,在对潮流的盲目追随中,丢失了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家长会上,某校长在对本学校介绍时,努力的摆脱“城郊学校”、“城镇学校”这样的字眼,变成学校的事也是放在“办一流的城市化学校”上。而一土学校恰恰相反,她的创始人李一诺开玩笑说:“一土是一个村小。这就是它的定位,培养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村里娃,老师和家长都是村民,举全村之力办学,把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教给孩子,这就足够了。”重要的是什么呢?

他们认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怎样接触这个世界。一诺学校的老师,每一周都要写给“大土豆”们(学生的家长们)一封信,这本书就是根据那些信和记录集合而成的,共105封,里边有记录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有老师对家长的一些建议、还有师生的一些精彩对话,但呈现的都是对教育的思考,还有一土学校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读完后发人深思。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为什么这么难的问题,他们就能迎刃而解?为什么他们的学生有如此精彩的呈现?为什么他们的老师能这样有细心耐心?问什么他们的课程是这么整合而来的?……总之,这么多的问号后面是深深的反思。这些是很多体制内学校无法完成的,但我们从中看到了教育的闪光点,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深邃的思考,这不就是真正的教育吗?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下面一段话我非常喜欢,也是说明了一土学校正在做的事情。


做一个普通人这个目标,我觉得已经非常困难了。它是个值得认真去思考的问题:我这一辈子怎样做一个普通人?

成为一个普通的自然人,我觉得的确是需要学习的。体健貌端,有个安身立命的本钱,一些健康的人际关系,行为谈吐和情绪都自然真实,了解自己的缺陷,也能欣赏自己,对自己生命的基本感受是良性的,体验式的,没有愧疚和罪恶感。

这达成这些目标的人,我总共也没能认识几个。我自己也没有。人们似乎大都处在一个逼仄的位置,难以获得片刻平静,还要安抚觉得自己本该卓越的心。

为什么很少有人把“做一个普通人”作为需要正式和努力的目标呢?难道大家觉得这个不用学吗?

——张春老师


这本书就是给老师看的,更是给“大土豆”看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