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名@[格局观]
风吹尽散,天下不过是百转千回运筹者荣辱兴衰的更替。
然而,格局却是运筹帷幄者的重要砝码。一个格局影响着个人品格更从文化散发着如檀木香的源远流长。
《日本制造》
从小到大的红色文化,渗透着日本侵略的耻辱和罪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从纯粹的愤怒到认识差异化的见解。在动画二次元产业和电子制造业的弱势下,再度不带有色眼镜回顾《日本制造》。
日本是一个崇尚节俭的国家,盛田昭夫的大索尼思维战略是:“从不重新创造,只对现有的产品改造”。这也就从很早开始深度用户体验研究以及匠人精神的打磨。可以看到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所推崇的极简理念:RE-DESIGN。
用新的视角对原有的产品/设计去再重新看待,越简单越耐人寻味,越经典越有受众群体。
文如其名@[格局观]BAT
遥问姑娘互联网,脱口而出BAT。
近10年来,BAT已经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标杆,在IT的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作为屹立不倒的强大壁垒,就是建立自己的平台,成为大树,吸引跟多鸟儿、蝴蝶和蜜蜂。
文如其名@[格局观]很多人说腾讯是因为建立了关系属性,百度是因为搜索引擎和谷歌的退出,阿里是打通了线上交易。他们其实都在不同的圈子里耕耘但同样用一根网线连接了我们的生活,不得不说这些创举让我们的生活前进了几年,也不得不说这些让我们不得不使用。
但真正意义的是平台化:让更多商家接入,得到更多分成,也得到更多的数据,回归本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们都知道,大树比起他的枝干来说,生存概率高的多。就枝干折断而言,大树依然能重新生长,只是需要时间甚至有可能嫁接枝叶,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这就是平台的好处,一旦开出五颜六色的花儿,蜂蝶们自然也就围着转。
超越
这个时代永远是一个一直被超越的时代,随时被革新。我有一个朋友就产生过焦虑,其实我们都属于人工智能的门外汉,对于人工智能的深度研究其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的焦虑并不是像李开复说的: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替代他的工作。而是焦虑不懂新的技术,从某些层面来说没法建立自己的新科技壁垒。
在新的时代一定要不断超越自己的认知,可以不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了解它。比如谷歌的无人驾驶,百度的AI,阿里的IB(智能建筑),甚至是医学的重大突破,随时可能就改变了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也可能找到当中一个垂直领域的空档。
本我
回归人的本性,懒和爱玩这两点是经久不衰的课题。
从世界现状来说,比如希腊宣布破产,那里的人民一周工作三天,每天的工作时长为三个小时。再比如美国失业率一直高居不下,有朋友在澳大利亚,app的更新频率为每年一次,还特别懒散。
甚至当中国国民去外国旅行的时候,发现大批的白人游客都选择长居,那种散漫自由的旅行行程真是让我们羡慕嫉妒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升级,必将淘汰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已经很多餐馆用二维码点单淘汰了一批服务员。失业率激增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虽然马云也号称一直在为提供工作机会做贡献,可是却一面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说,不再招没经验的工作者。
本我的现状将会导致:泛娱乐的发展。
所以这也是马云曾经说阿里不做游戏,可是一面支付宝做社交,又做了一款叫“猪来了”的游戏。
文如其名@[格局观]不得不承认,成功并不是靠勤奋就行的,不要妄想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在《用户的五要素》也首先把战略层排在了首位,要微创新,要懂用户需求,更需要有对的格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