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哲思

《道德经》中的理想国设想

2020-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梦如今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与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豫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5章》老子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3章》老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道德经》中的这两章看看:

如果单单从字面这样来设想,第3章是老子先圣对于理想国的管理构想,那么第5章是不是比较像实现这样理想状态需要达到的文化底蕴呢?

为什么会这样设想,接下来就让我详细发表下看到与理解到的情况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天地不仁……”这一章,具体原文这里就不再写了,我也不是文言文研究方面的专家,也就不作一一翻译讲解,只从整章的语言感觉发表个人见解。

首先解释两个名词:“刍狗”是一种祭司用的器具,会用完会焚烧或扔掉,“橐籥”古时用的鼓风机,用牛皮纸与竹子制作而成。

那么现在就来看看这段话的整体意思吧,也就是说“天道与人道,不应特别强调仁义,而更应尊重人性与宇宙的自然发展规律,因为就如天地间的偌大空白空间,不就很想用的鼓风机吗?看似空无一物却坚挺着,当需要之时使用它便能出现了的我们想要的风,我们的言行也如它一样,说多做多了很枯竭的,不如让自己处于适中的地位”。

在老子设想的世界里,规矩的设立是为了不设立规矩,“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与马克思提倡的“共产主义生活”是不是有种殊途同归的感觉呢!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社会是不是代表着一种均富的生活,现在“互联网+”时代也看到很多逆袭的例子,似乎现在比拼的除了才能外,而更多的是生活习惯和品性了吧!而这些不正是老子强调的吗?

千年前老子设想的世界,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一直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的吧。

日记本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程序员工资很高吗?资深HR透露真实收入,网友:说的很现实

阅读 5601

一起看盘>>疫后复苏A股行情将至

广告

唯一一篇阅读量过万的文章

阅读 9512

在家可以做的兼职

阅读 517

乱情(上)

阅读 222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