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疗愈心理山西大学

停止苛责,与自我和解

2017-12-28  本文已影响291人  人在旅途_Amber

曾经遇到过追求完美的人,虽然在旁人眼里已经是出类拔萃,但他/她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需要更加努力;然而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他们理想中的目标。也许一生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觉得自己有不完美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这固然是前进的动力,但自责多了,就成了苛责。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何停止苛责,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成为无法避开的一个话题。

听了一场知乎的讲座,讲师分享了停止自我苛责,与自我和解的观点。觉得略有遗憾的是,讲师没有提到隐藏在自我苛责背后的问题以及其本质,讲座主要集中在自我苛责的来源以及解决办法。

1. 自我苛责的来源

常见有3个来源:性格缺陷,消极情绪,以及外部世界的不完美。这些都有可能引起自我苛责。自我苛责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带来动力,让我们不断的自我提高和改善自己,从而不断的成长。因此,是好事还是坏事,往往取决于自我苛责的程度。超过一定范围的自我苛责,带来的往往是负面情绪,自我对立,使我们深陷于自责、后悔、烦躁甚至怨恨之中。

有人认为自我苛责的来源是完美主义,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因此总能找到苛责自己的理由。需要区分的是完美主义与最优主义。完美主义并不值得称道,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有差距。完美主义认为历程是直线,关注于终点;害怕失败,全或无的极端思想;防御性很强,总是在寻找缺陷,不断的苛责;僵化,一成不变。最优主义也是在追求完美,但认为旅程是曲线,失败并不是负面信息,而是反馈;在关注重点的同时,也关注过程;思维丰富多变,适应动态的变化;可以接受建议,可以发现价值,对待外界的态度是宽容的。

完美主义并不一定不好,要看与外界的适应程度。如果是完美主义者,但对自身的评价很高,往往可以促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但如果追求完美的同时对自己的评价却很低,这是不适应的完美主义,带来的后果是不断的苛责。

遇到过完美主义者,但不多。事实上,对于完美主义者的好感大于对他们的反感。绝大多数的完美主义者是高度自律的,并且执行力很强,合作的时候,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交上来的材料,大多精心准备,挑不出什么毛病。让人讨厌的完美主义者,往往是因为他的完美主义是对别人而不是对自己,所谓的“严以待人,宽以待己”。由于过度要求完美、过度关注细节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在成熟的职场人中,并不多见的;这些人往往自我认可程度比较高,并不会出现太多的自我苛责。

遇到完美/最优主义者不可怕,可怕的是另一个极端,对自己完全没有要求。曾经向一个朋友抱怨收到的报告漏洞百出,错误满篇,无法阅读,朋友说:“人家只是混口饭吃,你何必这么较真?”这个回答让我惊愕了好一阵子没有缓过神来。就数量而言,遇到的对自己没有要求的人远比完美主义者要多得多,各种激励效果不明显。好奇他们是否有自我苛责?如果有,又如何过自己这一关的呢?如果多次反复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自我苛责容易转变为自我厌恶,这对于内心的平衡和宁静来说,是一场灾难。

打破内心平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比较。从小到大,我们很难逃过与他人比较的境地。比较并非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对差距,有利于给自己正确定位。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及自我认知的增加,过多的比较就显得多余,把自己放在被别人评价的位置上,更是没有必要。事实上,被评价和做比较带来的不是成就感,而是优越感;而伴随优越感的,往往同样有挫折感和苛责。摆脱这个困境的方法是放弃优越感而改为对成就感的追求,当做成一件事、完成一项任务,心里自然会觉得充实而圆满。成就感无需与别人比较,是自我感受和体验。

2. 如何停止苛责,与自我和解

有3种方法停止自我苛责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感受苛责背后的情绪。自我苛责时,苛责的内容并不重要,它反映的是一种情绪,也许是愤怒,也许是懊恼,或者是绝望。无需躲避,也不用抗拒,就让自己沉浸在情绪中,用内心感受它。当情绪过去了,我们也释然了。

第二种方法是把苛责的声音外化。讲师建议把苛责的声音想象成一只老鼠,然后把这只老鼠拎起来,放进一个玻璃瓶,盖上瓶盖,通过调节瓶子上的按钮,可以把老鼠的声音放大或缩小。这个时候,苛责就在你的控制中了。

最后一个方法是冥想。想象自己和另一个自己面对面的坐着,双方把手按在对方的心脏上,彼此感觉对方的心跳,互相理解,和自己达成和解。

上述的方法中,尝试过的是冥想。一直以来,人类对外界的探索大大超过对于自身的认识。内观是认识自己的一种简单方法,只是也不容易做到。在欢愉中,只有欢愉,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也没有你对欢愉感觉的反应;在不欢愉中,也只有不欢愉,同样也没有其他东西,没有你对不欢愉感觉的反应。这是一个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没有倾向性。让意识休息,不做任何对外反应,呼吸之间,自由自在,不断进入更深层次,尽最大可能体验自由、满足和宁静的极致。

通过冥想,即便是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可以明确无误地求得内在的安宁。即便整个世界都破碎了,内心的宁静依然存在,依然支撑着自身。只是到目前为止,最多只能维持8-10次左右呼吸的时间,思绪就开始不受控制的逸散。冥想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打磨的过程。通过冥想,确实可以停止苛责,接纳自己,与自我和解,只是能坚持多长时间,取决于个人的修行。

3. 总结

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不停的苛责自己,无法与自我和解,那么接纳这个无法接纳自己的自我,是否也算是一种自我接纳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