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人性的不同

2020-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迷途笔影

今天看到几则不同的故事,却引发我关于人性的思考。

第一个故事:

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每天上学放学坐公交车的时候,都会非常积极主动地给车上老人让座。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身体感觉不舒服,坐在座位上不想动。

这时上来一位奶奶,搜寻一圈后发现没有空座位了,就来到这个小男孩面前,要求孩子给他让座。孩子向她说明自己不舒服后,她还是坚持要孩子给她让座。

心善的孩子不想继续和她纠缠,就起身让座了,却忘了把书包拿起来。那位奶奶居然把他书包一甩扔地上了。

孩子只能委屈地放声大哭。

我们平时教育孩子的“从善”,但现实社会中却不乏这类不善之辈。

第二个故事:

某学校的一个数学老师,发现班上一位学生家长给语文老师送了花,却没有给自己送花,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辱骂这名学生。

据说这名老师已经被取消了教师资格。

第三个故事:

今年6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发生特大洪涝灾害,1998年洪灾时的情景再现,我们看到了走在抗洪第一线的那些人,他们是军人,是消防员,是警察,是党员干部,是专家,是医生,是志愿者,是普通老百姓,是各行各业参与抗洪抢险的人们。

他们也是别人家的儿女、丈夫、妻子、爸爸和妈妈。

在这场和洪灾的搏斗中,他们却是战士,是英雄,是堤坝,是防护网,是安全线,是铜墙铁壁,是生命的诺亚方舟,是生死之间的摆渡人。

三个故事里的人,都是我们作为人存在在这世界上的一个个个体,不同的人的人性体现就是如此的千差万别。

生而为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能为世界做点什么?这样的问题对于第一个故事中的奶奶类和第二个故事中被取消了教师资格的老师类来说,或许是从来没有考虑过,亦或倾其一生都不会去思考的问题。

我们生活的变迁,不说远了,就从我们国家建国以来七十多年以来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那些一心为国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充满光辉人性的先辈们。

真心希望,我们的社会中让孩子们看到的善意更多一些,再多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