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瘦了,但有些人心有不甘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85765/a8bcf9db2bfa5e30.jpg)
我基本不追星,从没有成为哪个明星的狂热粉丝,但某一天我看了贾玲的表演合集,我一下被吸引住了,那些综艺节目的名字我没记住,但真的就记住了贾玲。
此后在我疲惫和心累时,我总会去搜索贾玲,看一下她的表演,就会放松愉悦很多,然后就再接着面对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烦恼。
去年她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我没有去看,只记得票房大卖,突破了54亿,还记得贾玲采访时说过一句话:“票房过30亿,我就瘦成一道闪电。”
完全是一听而过,没把这句话放心上。
但从大年初一开始,“贾玲变瘦”的话题迅速登上了各大热搜榜。
贾玲确实瘦了,为了电影《热辣滚烫》,为了事业热辣滚烫,为了人生热辣滚烫。
01
在电影《热辣滚烫》中,贾玲饰演的是一个资深啃老族乐莹,用她妹妹的话说就是懒得都勤快了,但她还认为可以再多躺几年。
电影中的她颓废得都丧了,满屏的无力感。
因为曾经找工作失利,她就一蹶不振,关闭社交,电话除了外卖就没其他人找她了,自己的生活完全是一滩死水,朋友圈干干净净,就如她苍白无光的内心。
说话有气无力,两眼黯淡无光,毫无活力和自信,完全是一副很丧的浑浑噩噩。
剧中的乐莹完全是虚弱的肥胖,对生活毫无抵抗力,精神孱弱,她是想对身边的人好,可身边的人从不把她当回事,不是无情嘲笑,就是直接忽略。
她为了妹妹的孩子能上好的学校,主动放弃了姥爷留给她的学区房,可她妹妹觉得理所应该。
她被闺蜜和男友背叛,还要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就是为了不让闺蜜背上小三的污名。
为了自己喜爱的教练,她一次次预支工资,就是为了能让他去参加省级拳击比赛,但教练为了三万块钱直接放弃了比赛,而且拒不承认他们之间的关系。
被亲戚骗上节目,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还被恶意剪辑,遭到了一片骂声。
她放弃了人生的管理,哪怕再用力讨好身边的人,也只会遭人嫌弃。
虽说电影有夸张的成分,但其实杜乐莹人生的前半段有我们普通人的影子。
我们掏心掏肺地对别人好,可换来的真心却是很少;
对身边亲人的要求一再妥协和忍让,得到的是变本加厉的无视;
我们也很想正常热情地上班,但有时身心俱疲,自信心大受打击;
对现实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越来越失落,越来越无奈,越来越封闭。
满怀热忱,却总是令人沮丧。
02
我们总会被现实刁难,被生活狠狠欺负 。
电影中的乐莹和妹妹打了一架之后,愤然离家出走,她想开始新生活。
可是自卑的性格,邋遢的外表,孱弱的社交能力还是让她生活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她除了有一份糊口的工作,其他没有任何改变。
就在这时,耿直仗义的昊坤教练吸引了乐莹,那种对异性的好感让她报名了他的健身课,让她渐渐打开了心扉。
其实每个女孩都想变瘦变美,光芒四射。
在交往过程中,她见识到了拳击的魅力,那奋力搏击、挥汗如雨的沸腾场景,让她对拳击深深着迷,改变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了。
减掉的是体重,升级的是气质和格局。
自此肉身重塑,脱胎换骨。
其实我们和她一样,也想着改变自己,开始信誓旦旦,轰轰烈烈,但结果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面对别人的质疑和冷嘲热讽,我们是否坚守初心;
如果屡屡受挫,事情毫无进展,是否还会抱着希望之光坚持;
面对外界的诋毁,亲友的不理解,我们是否会退缩逃避?
其实只要我们确实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那就无需顾虑重重,无需在意别人的眼光。
好好爱自己,深度链接自己,坚定地为自己而好好活:
如果喜爱阅读,那就为自己觅得一份心静,心无旁骛,畅游书海;
如果想去远方,那就积极攒钱,大胆奔赴;
如果热爱写作,那就以我手写我心,记录生活,抒发情怀。
美好的事值得全力以赴,勇敢追逐,热烈投入。
03
再来说说我对贾玲变瘦这件事朴素的看法。
贾玲一下子以精瘦干练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确实有些让我怀念她以前的可爱讨喜,以前的贾玲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
我居然有些不适感。
但我接受她的改变,并佩服她坚持健身的勇气和毅力。
只要有贾玲的综艺或小品我都爱看,因为她是这些节目的灵魂人物。
她的搞笑,自然不做作;她的幽默,真诚接地气;她的表演,水到渠成,不夸张。
但是上这些节目真的是她的本意吗,或者说她愿意一直这样搞笑卖力讨好观众吗?
观众是否愿意一直喜欢她这样的表演,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吗?
答案恐怕很玄。
综艺节目为她积累了人气,提升了知名度,金钱和人脉都收入囊中,她完全有底气选择一条她喜欢的道路了,她可以选择转型做导演拍电影,成为大女主,而不仅仅是娱乐大众。
过去的贾玲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轻松,但现在的贾玲给我带来这样的启示:
面对充满无力感的人生,也一定要保持热辣滚烫;
面对充满变数的生活,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正确且热爱的事情;
面对注定是来凑数的世界,不要一直以弱者的心态示人,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点个赞,未来的日子,我们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