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己《人生感悟ABC》向阳花

缘分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西窗烛台

倘不是陪朋友去潭柘寺,恐怕此生永远见不到“大师”了。可见到“大师”又仿佛隔着世界的两重人,想说点什么,又如鲠在喉。然而,偶然相遇,默默无言,却感悟颇多,就依“大师”若云:缘分。

“大师”名叫陈皓,一米八几的个儿,国字脸,平时总是一副紧锁眉头的严肃相,单看仪表倒是有几分唬人,可记忆中,这哥们儿非但不是什么旷世奇才,简直就是市井俗人一个。

那时大家一起在房山集训,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一日三餐几乎能与猪食媲美,宿舍4张上下铺,住8个人。每天5点半起床,紧接着就是一个5公里越野,然后各种训练和课程排的满满当当,一直到熄灯前,几乎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即便如此,院领导和管理干部对日常言行、仪容的检查仍然常抓不懈,一哥们儿就是因为皮鞋溅了一个泥点儿没及时擦,生生被罚站立两个小时!再加上各种考核不过关的担心困扰,大家几乎都被折磨垮了,个个小心翼翼,默不作声,晚上熄灯要么倒头便睡,要么两眼发呆,空气中,时时刻刻都弥漫着浓郁的紧张和压抑。

两周后调宿舍,陈皓搬来睡我上铺。他那副眉头紧锁的倒霉相儿,更像是本已阴暗的天空又飘来的一团乌云,所以也没人刻意跟他多讲话。

当晚熄灯后,陈皓逐一“拜把头”,开始是寒暄,稍作熟识就露出了真实本色,这哥们儿太诙谐了,平常言语就能逗的大家阵阵大笑。见受“拥戴”,陈皓来了自信,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打开话匣。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宿舍一改往日死一般的沉静,大家说经历、讲鬼故事、互相调侃,嬉笑不绝于耳。又过了几天,其他人“江郎才尽”,“众口儿”变成“单口儿”。陈皓可谓是“博古通今”,从名人艳史到世界各国武器装备,从趣闻轶事到一个又一个的黄色笑话,简直是层出不穷,滔滔不尽,我们其他人只有听的范儿,时不时插句嘴:真的!后来呢?接着说!……

陈皓的到来促进了大家沟通,加深了彼此感情,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宿舍氛围,给原本艰苦、压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很多快乐,也把我们宿舍凝聚成一个最团结的集体。当然,熄灯后大声喧哗,被管理干部逮着,集体被罚俯卧撑也有过好几次。但最终,鉴于陈皓机智幽默、口若悬河的表现,我们一致给他封了个雅号——大师。

毕业分配那天即将各奔东西,在一起的那些苦涩时光反而变得是那样的美好和难忘,大家相拥而泣。

“大师”被分配到了x x 处,见习一年后授衔中尉,之前就听他说家里没有负担,所以全身心铺到工作上,平日里以处为家,工作尽职尽责。不久后获得过好几项荣誉,又提前晋升。再聊起“大师”来都会挑起拇指,大家都认为“大师”是我们宿舍中最有前途的一个。

后来才知道,“大师”本是独生子,在他7岁时,父母相继病逝,后来拉扯他的一直是他唯一的亲人——奶奶,就在他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奶奶又因为一场车祸撒手人寰,从那时起,大师在世上没有了任何亲人。照常理,特殊的身世和经历似乎会使人变得自卑和忧郁,然而,恰恰相反,“大师”仿佛是怀里揣着快乐来到这个世上的,又豁达的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大师”虽是苦孩子出身可非常有面儿,后来几次宿舍聚会大家说好了aa,可每次完事儿他都掏钱买单,不许别人拿钱,谁争跟谁急,皱眉、瞪眼、爆粗口,活像一头野兽。“大师”的“至理名言”是:做人必须保留一点兽性。

“大师”的“兽性”发作大概是在9年前,他应朋友之邀赴长安街边上一家酒店赴宴,到了才知道是朋友招待一个日本客户,请他作陪。那鬼子中国话讲的很好,席间推杯换盏很是和谐。然而,即将散场之际,没成想这鬼子喝大了吹牛B,说他爹是日本老兵,提起了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大师”默不作声,眉头锁的越来越紧。鬼子却滔滔不绝,说他爹当年有多“勇猛”,杀过中国人,欺负当时中国的贵族妇女……,终于,“大师”忍无可忍,抡起椅子直接给日本人头上砸出一道血口子。就在他怒不可遏,冲过去继续追打鬼子时,突然,一个酒瓶从后面猛的砸中了他的头顶,“大师”瘫坐在地上,紧接着,他朋友扔掉还攥在手里的半截瓶子,和酒气熏天、两眼通红的日本人一起打他,直到把他打的一动不动……

那次“大师”伤的很重,足足住院两个月。此间,他不断思索,这世间众生苦心孤诣,唯利是图,道德沦丧,正邪不分、人与人之间的多年情谊忍能瞬间崩塌……口中默念: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待出院后,“大师”递交了辞职报告,扬长而去。“大师”去了哪里?无人知晓,“大师”和任何人都断绝了联系。有人说他去了日本,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有人说他到外地经商,赚了很多钱;还有人说他自杀了,筒子河捞出一具无名尸就是他……,众说纷纭。

虽然多年未见,生死未卜,但大家一直都经常聊起这个有血性、有气节的好兄弟,谁也没有忘却。

今年仲夏,上海的朋友来京度假,我带他们先后参观了故宫、颐和园、八达岭,返程前,朋友突然说:“听人讲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对吧?”我说:“对呀。”“那你不带我去潭柘寺这不是枉来这一遭吗!”我故意调侃道:“知道为啥不带你去潭柘寺吗,那里可是千年古刹,俗人禁地,怕你坏了北京的风水!”他赶忙说:“不会,不会,我一定虔诚理佛。”大家相视一笑,驱车直奔西山。

这潭柘寺始建于西晋年间,距今1700余年历史,寺院初名“嘉福寺”,清康熙皇帝赐名“袖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但见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庭院清幽,千年沧桑顿入眼帘。朋友跪在大殿做了参拜,我们又移步后禅院。梵音入耳,香烟袅袅,清幽雅致……远离了浮华和城市喧嚣,此种意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时空,使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们没有讲话,慢悠悠的踱着步,就这样短暂的净化和放空自己……

信步无意间,忽然发现东侧偏殿一名僧侣双手合十,正在垂首诵经,虔诚之至。但看那身影似曾相识,可一时又不能确认。踌躇间,僧人似有意又无意抬了一下脸,不!准确的说仅是抬了一下眼皮,这极其微小的动作使我看到了那熟悉的、紧锁着的眉头,我惊诧的有些失态,“大师!”我禁不住惊呼一声。

当年,橄榄绿色映衬的朝气有为青年和眼前这个赤发僧装的男子我无法划上等号,但我敢百分百肯定,遇到的就是多年不见的“大师”,“大师”也认出了我,但脸上依旧没有表情,似乎舒展的眉宇仿佛跟我打了招呼,嘴中缓慢而厚重的吐出两个字:“缘分。”而后转过头,双目微闭,继续轻声叨念起那些我根本听不懂的经文……

我站在那,瞬间变得木讷,所有的疑惑和质问一股脑收了回来。我知道,当年幽默健谈,有情义,重气节以及敬业爱岗、追求上进的朋友情谊已经化作一种永久的记忆,“大师”了却尘事,胸无杂念,皈依佛法,安静和遗忘对其何等之重要!

然而,偶然相遇,见上一面,了却挂念,又说明无论尘寰还是空门,缘分无所不在。

生活中的我们,就像空气中的一粒细小尘埃,从来都是被各种力量裹挟和左右着,能使“大师”改变原有信仰的必是一种强大的能量。他是孤儿,无高堂相孝,亦无人敦促娶妻生子,才得以摆脱尘世,不恰恰也是缘分吗?!

梵音渐轻,苍松翠柏掩映的潭柘寺渐行渐远,回首望去,美丽的夕阳正把这座神秘的千年古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缘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