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

过韩论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493人  北辰王宥先

        三皇鼎定,雄洲九分。禹王立夏,凡华夏之始也。自有夏之殷,千二百岁,薪火相及。虽兵戈间举,然华夏之文明略无崩断矣。及至帝辛,社稷颓然;独夫骄固,四野不朝。使奸妃谄臣,服华贯缨;大贤箕子,流于不毛。此朝鲜之本也。

        后文、武志继,加兵牧野,以有德伐无道,奉天命讨不仁。立号曰周,封邦列土,四海宾服,引以为天下之共主矣。念箕子贤,封其地而给其民,则半岛伊此,始立国祚也。

        固知中原朝鲜,本系同源,八百春秋,主宾相谐。唯言语俗情略异,但以一脉故,亦未觉殊然矣。然则箕子殁,卫氏亡,其嗣立国曰“高句丽”,无念血脉手足之情,而兴背德寡义之兵。秣马砺刃,以窥神器。

      是以文帝、炀帝之尊征其境;宇文、仁贵之勇扣其关。秦扫六合,燕赵不能一郡;而彼独以弹丸之地存者,唯山溪之险与上国之恩也。

      明清两朝,既稍宾服;纳表朝岁,毋不尽心。三存社稷于日寇之毒手,一失国祚于列强之淫威。使半岛中原,自是隔绝。李氏王孙,祗辱于倭人之伦。

      后半岛两分,以朝、韩相称。此两国,习汉字而慕唐风,然皆耻学于中华矣。韩都,汉城也。然易其名曰首尔者,欲盖弥彰之心何硕!鼓唇舌以兴逆,倒黑白于平明。窃华夏之文明而自彰,恬不知天下之人有目乎?

      况朝、韩非无义士也。安重根之刺伊藤,妇孺皆道;李翁主之念旧国,仁义不失。何以后世子孙,不肖如是!

      反观今之华人,追星成风。使优伶之属,尊于士农工商之列;群粉山呼,俨然有万岁之姿。追韩剧,慕韩风,习韩语,购韩妆。殊不知一国之危,如鱼鳖之烹于温水,虽悟而为时晚矣。

      余尝闻欲灭其国,必泯其俗。使端午为韩之端午,琵琶为韩之琵琶,听而任之,医为韩医,学为韩学。则中华虽大,焉有存世之理?

    韩嚣日笃,而呼声日益。欲讨之则世界不许;不讨则韩寇亡我之心不死。今闻乐天萨德之事,扼腕切齿拊心之至也。国人乐天所购一分一厘,即助明日同胞饮弹之资。一国之土未复,李、卫之魂何安?

  《中国少年说》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呜呼!何以今之少年,不慧至此乎?

    万望十亿同胞,拭目问心,勿出资以助逆,开门而揖盗。使乐天无立足之根本,国人有回溯之渊源。亦勉有心之人,勿谓言之不预也。如罔,则明犯中华者,虽远必诛耳。

                          丁酉孟春北辰子王宥先书

过韩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