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魔力
集市上的文字商人的一只箱子被盗,一对姐弟碰巧出现在案发现场,他们得知失窃的这只箱子里装满了礼貌用语,而这“对于人们友好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买不到这些文字,人们会互相埋怨、互相挑衅、互相折磨。姐弟俩于是自告奋勇帮文字商人找回那只箱子。作为儿童文学,本书破案过程设计的虽有波折,但比较轻快,并不复符,杂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在排除了若干嫌疑人的嫌疑后,姐弟俩成功发现了真相,小镇恢复了和平。书中善良的文字商人和邪恶的文字商人的对立,也符合儿童对世界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总的来说,本书可以说是个简单的推理故事。但如果我们深究故事的内核,可以说这还是个奇幻故事。
在故事的设定里,文字是可以买卖的实体商品,甚至具有色彩,美好的文字色彩斑斓,糟糕的文字则灰暗无色。文字还具有分量,糟糕的文字是沉重的,美好的文字是轻巧的。人们需要买卖文字来维持正常生活秩序,一旦美好的文字丢失,人们就陷入争吵,使用粗俗的文字彼此攻击。这样直观的描写应该很容易打动小朋友,激发他们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设定并非作者凭空想象,毋宁说是对现实世界的童话描述。
书中邪恶的文字商人茨韦斯特贩卖的语言都很粗鲁,并抵触外来语。茨韦斯特的确也贩卖一些关于秩序、安全和纪律的文字,但这终究也是单向度的,无助于人们彼此友好相处。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德国历史。如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语言国民化运动中,为纯化德语,政府公文、社交媒体集体狂热地剔除外来语;而第三帝国的语言则充满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暴戾之气,“人民”(Volk)、“英雄的”(Herorisches)、“战斗的”(kämpferisch)、“凌厉的”之类类词汇被大量滥用,并最终掌控了德国公私领域,毒化了人民的心灵,使人们彼此攻讦。历史表明,粗鲁的文字的确可能驱逐美好的文字,狭隘的思想也可能导致文字的狭隘,而如此这般的结果,必然是文明的沦丧和人类生活的堕落。我想,可能正是德国历史上的这些黑暗片段给作者提供了灵感来源,创作了这个小镇上“大吵闹”的一天。
因此,在我看来,这个简短的故事以童话形式描述了不同语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通过轻快有趣的破案过程告诉孩子们,捍卫美好的文字就是捍卫美好的生活。也许这能在儿童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若干年后,当他们读到历史上发生的种种时,会心有所动,想到曾经读过的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