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火车票,买起来麻烦,想退?不可能
民国是中国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国从旧到新的一个过渡时段,相对于后世民国是百废待兴,而相对于刚刚从封建社会走出来的中国人而言,民国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不管是何种眼光,民国的确是一个各方面制度都不够健全的时代,而且缺乏监管,这也导致当时的很多事情办起来都比较麻烦,就如买火车票。民国的火车票没有预售制度,因而在民国,火车票只要售出,如果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是不予退换的,民国也没有退票的窗口。
中国的铁路客运是从清末开始的,延续到民国,按理说火车售票制度上应该比较健全了,但是民国的火车票却始终不能提前订,只能在开车之前买。那么到底会提前多长时间开始售票呢?当时主流的规定是:大的火车站要提前两个小时进行售票,小的火车站要提前一个小时进行售票。
关于退票同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有人遇到了很特殊的突发情况,非得退票不可,那又要怎么办呢?根据民国的规定,想退票必须站长同意才行,这就有一个前提,必须要能找到站长并且要向他表述一个足够让人信服的理由,不然的话,站长是不会同意退票的,因为他也需要向上面的交代。如果没能说服站长或者压根就没能找到站长,想要退票基本不可能。不过,有一点和现在比较像,民国退票也需要收取手续费,一般收取车票总额的百分之十,但是最高额度不能超过两元钱。不过,民国有另外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设计,如果乘客因为车上没有座位而退票,那是一定会给退的,而且不收手续费。
这当中涉及到一个责任方的问题。民国的火车并不是对号入座,而是售出车票和车上的座位数要保持一致,所以,如果买了车票,理论上是一定会有座位的。如果到车上没有座位的话,那就说明票卖多了,这肯定是铁路方面造成的,所以乘客既可以退票也不会收手续费。
但是,规定都需要人去执行,民国想要执行这样人性化的规定基本是不可能的,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车票都是敞开了去卖,所以车上基本都是人满为患,挤得不得了。如果按规定办的话,这些没座位的人都是可以去退票的,但是火车站不会给你退钱,而是让你等下一趟,可是下一趟还是人满为患,谁也没那个闲工夫一直等下去,因此只能是干吃哑巴亏,没有座位也挤一挤就上车走了。
民国时期的杂志上曾登出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老汉,在京广线淦田车站买了火车票,当火车到站的时候,大家都往上面挤,到最后连一丝的缝隙都没有了,老汉实在是挤不上去了,于是,他按照规定去退票。可是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直接给老汉来了一句:“有什么票退,明天搭车!”话说完就把门关上了。这种态度和这种解决的办法,让老汉目瞪口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就造成一个情况,坐不上车休想退票,没有座也别想退票,或者说,票只要售出去,想要退基本就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