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做盡責的幸福父母想法婚姻育儿

你是怎样成功毁掉孩子的?

2017-02-05  本文已影响414人  唐紫烟

1

年前回先生老家过年。

平素工作学习太忙,没太多时间带孩子外出游玩。

某天,小姑提议说,近郊有草莓园,不如带孩子去摘草莓。

我还未来得及接茬,小宝开始欢呼雀跃,嚷着要去。

一行八人开着两辆车,驱车半小时。

风光挺美,小小野菊花路旁肆意生长,远处有类似于芭蕉的阔叶迎风招摇,芳草萋萋,草木深深,翠绿盎然,丝毫不似萧索冬日。

再转脸,一字排开五六个档口,都支起简陋的塑料棚,用红砖垒起半截预制板台面。档口后头,即是各家所有的草莓场,一字排开,绵延几百米。

天高云淡,暖阳舒朗,红红艳艳的草莓悄悄从叶丛中探出头来,等待有人垂青。

小宝从一家档口主人处领了小小的红色塑料筐,再领把黑色小剪刀,小脚丫欢快又踉跄地在阡陌田间跑着,奶奶在身后追着,嚷着让他慢些,再慢些。

我素来童心未泯,内心住着一个小小孩,即使年岁再长,那个小小孩总是三不五时要冒出头来,时常跟我家小宝在一起玩时,我总会忘记自己已是一个当妈的人,恍惚间总会有种跟他是同龄人的错觉。

可爱的小草莓和这无边的美景激发了我内心的童趣,也要了一个小红筐和一把小剪刀,像个关久了的小疯子一般在田间地头撒野,一会儿跑这边剪两个,一会儿跑小宝那边地头剪两个。

小宝兴奋又专注,小手熟练地操着小剪刀,只是他动作比较慢,每剪一个小嘴里就开始发出“欧欧欧”的得意欢呼。

与这等欢快场面颇不相称的是,奶奶一直在旁边大声提醒,不要摘太多,摘几个就行了,这东西不能放,放久了就容易烂,不要摘那么多,就摘这几个就好了……

我原本打算让小宝在这草莓园里待上半小时以上,让他慢慢体会这种采摘的乐趣,慢慢享受这似春日一般暖融的气候,感受小小劳动的成就,品味收获的喜悦。

可当我听到奶奶一直不迭地重复提醒着“不要摘太多,摘几个就行了”的话语时,我知道我的这个打算要落空了。

原该美好放松的享受和气氛被破坏了,我体会不到乐趣,只感觉一种紧绷和控制,一种仓促和急迫,一种压抑和难受。

小宝要自己剪这个或那个草莓,奶奶不让,不迭地提醒他该剪哪个,不该剪哪个,哪个好,哪个不好……

在奶奶一再的提醒和催促下,我打消了好好放松享受这种乐趣的念头,在地头待了不到十分钟,我拎着十几个草莓回到奶奶身旁,被她训了,说,都说了摘几个就行了,摘那么多干嘛……

我心累到无语,实在不想出声。

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焦灼,美景无心欣赏,身处旷野,心在囚笼。

我在反思,当看到和听到奶奶说的这些话时,这种场景似曾相似,在年少时爸爸妈妈也曾这样不迭声地指挥我,周围邻家的小孩们也曾被他们的父母不迭声地这样指挥过,我似乎也曾这样不迭声地指挥过我的小宝。

指挥只是比较委婉的说法,直接地说是控制。

2

我是个洁癖,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有一丁点痛苦。

比如坐公交车,我回家就恨不得把穿过的所有衣服洗一遍。

比如去趟医院,我就恨不得从头到脚都洗一遍。

没生小宝时还不觉得有啥。

小宝出生后,我的这种洁癖就无意识地会投射到养育方式上。

他出生没过久,喜欢把小手塞嘴里吸吮,我就会觉得很脏,每每帮他从嘴里拿出小手。

带他出门,他的小手喜欢四处摸,比如下楼梯时他喜欢手摸着满是灰尘的楼梯,我就会忙不迭地跟他说,不要用手摸楼梯,很脏。比如带他坐公交时,他也喜欢用小手在公交车上到处摸,我会忙不迭地掇住他的小手说脏。

这样的情况很多。

其实在他尚未出生时,我就看了不少育儿书,书里通常会讲,不要控制婴幼儿,他们需要用嘴和手去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

也从书上知道,婴幼儿有手的敏感期,需要用手去跟这个世界发生联系。

认知归认知,但真到实践中,就没法很好地让自己遵照书本去做,一看到小宝舔手,或摸脏东西,就会紧张,就会连忙跑过去告诉他那样做很脏,会把细菌吃到小肚子里……

后来经过一些调整,我渐渐放松了,情况有好转。

现在看到他要摸一些脏东西,我不会那么紧张了,就放手让他去摸,去感受,然后用香皂给他洗手。

3

这次过年期间带他去亲戚家做客。

三岁的小宝正是多动时节,再加上又是小男生,上窜小跳,爬上爬下,从沙发到地板,从客厅到餐厅,精力无限,一刻不得停。

看着他欢乐的样子,我也不再顾及这是在别人家。

好在亲戚们都很喜欢他,看着这小调皮这样那样,欢声笑语,大家也挺乐呵,我就更不再管束他,拽他,抱着他,控制他了,让他“自由发挥”去。

若是在过去,先生,爷爷,奶奶集体上阵,都会围着他转,每当他调皮地上窜下跳时,骑着小单车在家里四处转时,大人们都会紧张地连连提醒他,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我虽然看过很多育儿书,也上过一些育儿课,心里也知道这些管束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但也知道他人的理念是无法改变的。

更何况我自己有时候也做不到彻底放手,有时候也会连连提醒小宝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潜意识里总会冒出一个声音,宝贝,你要听妈妈的,妈妈的话是对的,是为你好的,按照妈妈说的那样做,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正是因为潜意识里一直潜藏着这个信念,就总会操心小宝,每当他在独立意志支配下,干些不合大人心意的事情时,大人们就会很紧张,焦虑,担忧,怕他出危险,怕他会搞脏搞乱家,怕他打坏撞破家具……

大人们的担忧和恐惧实在太多,因此家里时常充满各人各种提醒声,有时候是心疼的嗔怪和责怪声,偶尔他太调皮了也会遇到训斥声……

大人们对小孩子有太多禁忌了,怕他看电视,怕他看手机,怕他吃零食,怕他不喝牛奶,怕他不吃饭,怕他打破碗,怕他不早睡……

因为担心和禁忌太多,所以他的成长过程中伴随了太多的不准,不行,不能,不让,不肯。有着太多的管束、控制、压抑、禁止、束缚。

这些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作为大人的我们也正是这样成长过来的,然后我们又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头,将当年父母加诸我们的禁止和不许转而全都抛到了我们孩子的身上。

4

这亲戚家的阳台很宽敞,因而种了不少葱、生菜、多肉之类的。

旁边放了一个小喷壶和一个大喷壶。

小宝很来劲。

他拎着小喷壶去灌水,然后给植物们浇水。

我觉得小喷壶不会影响到亲戚家阳台的卫生,也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就乐得放手让他去玩。

可玩了没两下,小宝不满足了,大概觉得小喷壶出水太少太慢,他拿起大喷壶去灌水,水龙头开到最大,把他穿的三件衣服的衣袖全弄湿了。

他可不管这些,乐呵呵地拎着重重的大喷壶给植物们浇水,水流太急,把细嫩的葱们淋得东倒西歪的,水柱一瞬间就能让原本就不多的土形成一个小坑。

我担心这样一是会弄脏亲戚家的阳台,二是会淋坏那些植物,三是会让小宝的衣服鞋子全都淋湿,所以一再从他手上拿过大喷壶,不让他玩。可小宝很坚持,大概觉得大喷壶很好玩。

亲戚赶紧跑出来,说让他玩,不要担心会弄脏地板和弄坏蔬菜。

我这才放手让小宝玩。

我在一旁看着心无旁骛认真玩乐的小宝,他彻底沉浸在忘我的欢乐中,丝毫没有我这般的诸多担心、紧张、焦虑、恐惧。

他天真的小脸蛋上有恬淡恬静的笑意,那种专注和投入很是触动我。

生而为人,无论多小还是多大,都愿意安安静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愿意被人打扰。

如果能够自由自在地去做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事情,无人扰他清梦,无人搅他清静,把他的世界还给他,把他的地盘还给他,他是多么欢乐和享受啊!

以己度人,以人渡己,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愿被人控制,无论身体还是心灵还是思想,我只愿自在畅快做自己想做和喜欢之事,不喜被人干扰和打扰,不喜他人从旁指手画脚,愿有清静世界和场所,为我所为,恣肆欢畅,淋漓酣畅。

我是这样享受这种自由,那么小宝呢,他也是啊!

可为何作为大人的我们要将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到孩子身上呢。

而且,一代代,皆是如此,我们从来就没有给过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能彻底放开手脚,敞开心扉,放松头脑,去畅快享受过那种自由和独立。

我们给的更多的是,控制,指挥,管束,压制,禁止。

恰恰,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内在的投射。

你自己恐惧,所以以为孩子也会恐惧,你自己担忧,所以投射担忧到孩子头上,你内心无法放松,所以总是过度紧张孩子,你内在有很多不允许,所以也对孩子有很多管束,你心灵不自由,所以把控制的紧箍咒紧扣孩子头上。

我是一切的根源,凡事都得向内在,外面确实没有别人。

孩子和别人一样,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透过镜子,看到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孩子,正是我们自己。

5

从亲戚家吃过饭出来,在楼下小区的花圃里,有一把竹制的扒钩,小宝一看到就飞奔过去,拿起那扒钩就开始在小草身上轻轻扒着。

我脑海中一瞬间闪过“不行”,想出口制止他,因为担心扒钩太长,会伤到他。

这个念头停留了不到一秒钟,马上飞走了。

我跑到他身旁,喜悦地看着他小小的身躯笨拙地操持着长长的扒钩,他的小脸上又出现了那种因能专注和投入而展现的恬淡笑意,亮晶晶的黑眸子里跳跃着纯纯的欢喜的光,我感觉他在用这种状态无声诉说,妈妈,放手吧,你放手了,你看我多喜悦和享受啊!

回到家,楼下花圃里有把锄头,是保安大叔在花圃里种番薯叶用的。

小宝看到锄头也很欣喜,连忙跑过去,用力从地上扶起锄头就开始刨地。

我脑海中又闪过“担心”,担心他会刨到自己的脚丫子。

可照样,这个念头只存在不到一秒钟就飞走了。

我连忙跑过去,站在他旁边,看他认真投入而又费力稚拙地刨地,我只是小声提醒他一句,小心点,别刨到脚了。

我在想,他力气小,很难挪动锄头,所以刨到脚丫子的可能性很小,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真碰到了穿了厚鞋的脚丫子又能怎样呢,我在旁边保护着他呀。他也需要自己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只有通过他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他才能有切身体会,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呀。我跟小小的他说再多,于他而言也只是个模糊的意识,他自己体验一次感受就足够深刻。

6

回头想想,这些点点滴滴的小担心真是能把我自己吓一跳。

比如小宝要自己穿裤子,我从前总是说,来,妈妈给你穿,你不会穿。于是我就给他穿。表面上看是为了他好,是爱他,想帮他,潜意识里其实是觉得他自己穿太慢了,找不对位置,分不清前后,费时间,又费力气。

每天早上我们上班,顺道送他上幼儿园,时间紧迫,他要自己穿鞋。我从前都会说,妈妈帮你穿。其实潜意识里也是担心他穿得太慢,会浪费时间,会导致迟到。

现在,我会愿意给他很多时间,让他自己慢慢穿裤子,早点起床,让他慢慢穿鞋子。哪怕他穿反了,哪怕他穿错了,那又怎样呢,毕竟他自己体验了呀,他有了自由呀,他拥有自主权呀,他能展现和体验他的自由意志了呀。

而这些,都是构成他成长的基石。

7

过去我读蒙台梭利女士的书总感到很痛苦,因为分段太多太细,总让我把握不到她一段话的中心思想。

现在不成想我自己写文也常分段很细,并享受这种形式。

再读她的作品,入脑更入心。

她说,一个想动手做事情的孩子,会乐于合作、充满活力。如果看到孩子遇到了困难,成人通常会马上介入其中,帮助孩子完成那件事。

不管孩子想要做什么,成人总是会干涉,他们似乎永远都在否定孩子,你想自己梳洗?想自己穿衣服?还是别费劲了,我可以帮你啊,我可以帮你做任何事情。

如果成人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孩子就会变得很难与人相处,可是成人却把孩子的这种表现认为是不乖、任性,成人认为自己那样做是帮助孩子、是为孩子好。

我们要认真地想一想,在儿童什么的头几年里,他们是怎样度过的。他们总是被限制,他们不能随便动家里的东西,这导致他们没有机会练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机会学习使用生活中那些常见的东西。

很多时候,儿童学习生活经验的机会就这样被成人剥夺了,儿童的生命成长也因此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蒙台梭利女士说,对孩子好,并不是容忍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要设法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环境,让孩子自然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和爱孩子的表现。

如果在属于孩子的环境里观察他们的行为反应,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会自动自发地工作,以便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们什么也不必做。

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他们需要的环境后,要做的就是克制自己想去帮助孩子的冲动,安静地在一旁观察孩子,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去打扰孩子,但也不能放任不管。

如果孩子正在做一件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情,他就会变得沉静并且乐在其中。

儿童的性格、智力、情感等方面是与身体的成长同步的,而且他,它们也是自然地发展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容易起反作用。

我们不是儿童精神的创造者,也不是儿童身体的创造者,儿童的身体和精神都是由自然在掌控着。

自由原则要求我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奇迹。这样的自由原则可以让我们放弃幻想的责任,将我们从这种痛苦中解放出来。

成人是不幸的,那些将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所谓责任,实际上与我们无关,但我们却还在自欺欺人地想要帮助儿童完善各种能力。实际上,儿童的各种能力是自己独立完善的。

当成人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后,就会开始感到焦虑、后悔,并且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愚蠢,成了孩子成长的障碍。

而这些,都是蒙台梭利女士成立蒙台梭利学校的起源。

觉察即是成长的开始。

我在慢慢调整自己对待小宝的方式,今后我会给他更多的自由,让他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做一尾小鱼儿,欢快畅游于他的世界,我且只做个旁观者,陪伴者,他有需要时,回头就能找到我,我会告诉他,宝贝,尽可能去做吧,妈妈一直陪着你!

因为,我不想做个毁孩子的家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