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旅行·在路上随笔散文

去卡萨布兰卡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14人  空空过去

我对摩洛哥最初的印象除了沙漠,就是卡萨布兰卡,卡拉布兰卡成了摩洛哥的标志,源于那部电影《卡萨布兰卡》,黑白电影里英格丽褒曼深情的双眼,男主说:那么多人,她,只有她走进了我的咖啡馆,大概这么个意思。还有那首著名的爵士还是蓝调:as time goes by《时光流逝》,我一直会唱。

北非的沙漠,二战的背景,我很想像《英国病人》里的开场一样吟唱着游牧人的欧拉拉拉拉,裹着头巾在沙漠里酿酿锵锵,如同我在剑桥一边骑着破单车飞奔,一边唱着《再别康桥》。

我印象里的卡萨布兰卡。

实际呢?卡萨是摩洛哥的工业城市,是最大的城市,人口比首都拉巴特要多,摩洛哥人和碰到的那个环球空姐跟我说:卡萨在摩洛哥的城市里并不漂亮,我是相信的。工业城市?哦,嗯,啊,大家对摩国工业城市的概念千万不要等同于我国的上海,也不要想象成芝加哥。但不管怎样,工业城市的意思就是:没有腔调没有味道,只有人来车往,高楼或是矮楼。这就是卡萨的实际,卡萨,并不浪漫

卡萨的房主带我在周围转,他之前是banker,敢说自己是banker的人意思就是搞投行的,世人眼中的高大上。他给我看之前的工作照,就是那种双手交叉西装笔挺目光聚焦眼神自信的高富帅样子。这样的形象我很熟悉,自己最早的招聘经历就是跟这样的人整天打交道。可我骨子里是个散漫浪漫的流浪汉气质,对数字缺乏概念,于是当年尽管手里坐拥大量高富帅简历,也只是给别的女生牵线搭桥。心动,木有的,那要无尽的远方。

这个房主做了6年西装笔挺,人前尽显领导力的生活后,辞职去南美旅行了半年。他跟一个摩洛哥人,一个法国人租住在卡萨布兰卡,因为卡萨是工业城市,工作机会多。这个法国人看到我当没看到,一直说着我听不懂的法语。正常,法国人嘛(语气自行想象),不屑学英文说英文。

房主带我出去转的时候,问: 你喜欢摩洛哥嘛

按道理这时,是个人都应该马上说:喜欢,太棒了,太难以置信了blablabla,

但我,犹豫着,回答:hmmmmm

他问:不喜欢嘛

我说:很复杂

怕引起误解,我接着解释:我现在很难对一个东西特兴奋,也很难很悲伤,我很难很高兴,也很难很悲伤,我的情绪像一条水平线

摩洛哥并不让我惊艳。老实说,这个世界,欧美就是那个样子,去了欧洲这国再去那国就不会惊艳,有差异但更有类似。去了拉美再来北非,城市面貌也类似,老实说,平均而言,拉美现代化水平还高点。我对伦敦的兴奋度,也就5天,5天过后,想走。

我在摩洛哥成了惊弓之鸟。说过,一个女性独自去异国旅行,该国对于女性的态度决定了安全度和体验。网上的评论国内国外一致。路上真的有搭讪的,跟当地人的沟通需要很多耐心,种种。

说说今天从拉巴特去卡萨布兰卡,在高速上招手,巴士停,20迪拉姆一个小时的车程把我带到卡萨布兰卡汽车站,一到汽车站,没有公车到市中心,这里的的士很流行拼车,我说不了阿拉伯语,与其跟司机说不清或是被套路或是各种上车一个价下车一个价或是高要价,我心一横,背好背包,调好腰带,决定走到市中心,也就一个小时的步行时间,省去扯皮。

破旧的街道和房子,不是别人发展太慢,而是我们发展太快。

我的背都汗湿了,一边走,一边想:不抱怨,嗯,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一边希望,要是像英国,路边总有街头卖艺的就好了。突然,街头卖油画的就出现了。真正来过摩洛哥的人,见过那蓝色小城和蓝色海洋,的人才知这街头无名画家的画之好,不然不是挑剔就是无法被打动

是的,拉巴特的乌达雅蓝色小城是美丽的,尽管街头艺人看你拍了照就伸手问你要钱,不然不给过。

Jan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