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68074/f4d125cc16395ae5.jpg)
这是我今年春(2020年10月)自己培育种子种下的玉米,截止十二月五日的今天已经开始抽穗啦!对种玉米的喜爱源于年初的收成和品尝。
去年十二月初从南岛的皇后镇搬到北岛的克利克里后没几天,我在当地的大卖场Burning wherehouse买了十三棵玉米小苗回来种,整个夏天都是干旱,我坚持每天浇水,到今年的二月底收获成熟苞米。因为不知何为成熟期,看到玉米顶上有虫子,先生说是时候收割了我才开采。算起来要三个月。原来成熟的玉米长虫子也是个提醒,就如同树上的果实熟了被鸟吃一样。
第一次尝到自己种的玉米,那个天然美味甜带着嚼劲另我回味无穷!于是就有了今年底的增产计划。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68074/c57fa88ada5fb49c.jpg)
因为喜爱又想长时间吃到新鲜的玉米,决定我分批育苗分批来种。于是就有了高低不同的玉米苗。先种先得,后种晚吃得,吃不完就放冻柜随时想吃随时取。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68074/f265144f2ad95008.jpg)
除了玉米,南瓜也是我今年大量种植的目标。南瓜苗也是菜的一种,爽口美味营养,市场都买不到的佳肴,只有自己种了才有这个口福。我育的苗都是用买回的有机南瓜留下的种子。
人人都知道南瓜的营养和好处。但能够坚持食用的人并不多,越是普通的东西往往越容易被忽略。能够时常记得普通食物的人一定是真正会养生的人。番薯是我从小到大的至爱,现在地里的番薯苗才开始冒芽,今年初我能吃到的番薯苗至少有三个月呢,收成的番薯也有五公斤左右。我一直都爱吃番薯,超市卖的价格便宜时是一公斤五、六纽币,冬天会涨到九块多纽币一公斤,目前一纽币等于4.7不到。除了喜欢番薯,我现在还喜欢吃南瓜和土豆。
喜欢煮南瓜汤完全是受我婆婆(今年98岁)的影响。人老后牙齿嚼东西不那么给力,吃南瓜汤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婆婆喜欢买现成的南瓜粉来泡,晚餐几乎都是两片烤面包配南瓜汤。婆婆刚搬来时有几个月是和我们一个时间吃晚饭,由我来掌勺。后来发现肠胃消化有些问题,聪明的她马上及时调整,恢复到她在澳洲时大午餐小晚饭的规律,而先生以午餐汉堡,晚餐大餐为主,我也要跟随,晚餐定为六点,饭后只喝茶。于是婆婆和我们就各管各了,她的午饭都是买现成冰冻的食物加热,外加生菜火腿香肠类,香蕉和酸奶为附加。婆婆热饭时都是香喷喷的时常吸引我的食欲。我们也很高兴看她自己动手为自己准备吃的。以前觉得做饭花时间,自从我打理自己的花园和菜地后,时间过得快又很忙似的。浇菜的时间安排在太阳减弱的下午,菜浇完做饭时间就少,有时干了一半就回家做饭,因为吃饭时间不能改。煮南瓜汤配个熟肉派(加热)再炒个自己种的青菜很快就能吃到美味的晚饭。
中国人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做饭,家里人多的话就更忙得不行了,还有饭后的清洁工作都不能省。做菜的技能不行辛苦了还得不到好评!智慧的女人学会做饭是关键!一个女人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饭上,那花在个人兴趣方面的时间就少了。如何平衡?这是一个学问呀!
中国人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习惯把时间花在吃和上馆子,这个餐桌文化延续了几千年。偶尔大餐吃吃聚聚会也是可喜又期待的。如何控制吃才是学问。现在生大病的人开始年轻化,各式各样的大餐快餐琳琅满目,疾病和人的过量饮食是脱不开的。古人说饭要吃七分饱。学会这个要有控制力,管住嘴,定时定量地吃才会更好地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每天拥有饥饿感其实就是人最大的感恩~感恩我们拥有对食物的欲望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