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书,80%都没用,你还会读书吗?
今天在微博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你读过的书,80%都没用,你还会坚持吗?
我在心里自问自答了一下:肯定会坚持的呀!
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已经不记得了。依稀有印象的是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01
小时候第一次逛展销会,有很多摊位,什么套圈、零食、气枪、还有各种漂亮的衣服。不过当时吸引我的还是一个书摊,那个时候,我四年级!
书摊不是很大,摊位前面的人也不多,摊子上立着一个大纸板,写着:十元三本。当时我知道书是何物,但是还从没有自己买过书,于是央着老妈给我十块钱,让我去买书。
我当时应该是满心欢喜的在选书,最后挑出了三本:伊索寓言、格林童话,还有一本已经不记得了。
后来这三本书一直放在书架上,被我反复看。因为当时问老妈要钱买书的时候,老妈告诉我:要把书里的东西都记下来啊!于是这也是我一直的目标,希望可以把这三本书倒背如流,但是我的记性还没有那么好,一直背不下来。
当时那段时间,一直害怕老妈会抽查我书背的怎么样,不过现在看来,完全是虚惊一场。老妈并没有问我看书的情况,反而开始"纵容"我买个更多的书。
02
高中的时候学业比较忙,很少有时间看书,后来也慢慢开始不看书。
虽然也在买书,但是大多数都是直接蒙尘了。
直到高三的时候,遇到的语文老师,她鼓励我们多看课外书,甚至把早读和晚自习的时间专门留出来,让我们看书。
于是乎,我也开始把目光转向曾经买的那些书。
什么《红与黑》《飘》《巴黎圣母院》之类的经典名著,我印象很深刻,老师当时说了一句话,她说她最喜欢《红与黑》,于是乎我也买了一本。不过很可惜,我没能把这本书完整的看一遍,书里讲的一些东西,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慢慢的,我开始学习同桌做读书笔记,每天拼命的写作业,但还是想挤时间出来整理读书笔记和摘抄,那段时间,应该是繁忙高三生活中少有的愉快与幸福了。
甚至在临近高考的时候,我依旧在看书,书名是《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讲的是仓央嘉措的故事,写的很美。
03
到了大学,我最喜欢的就是图书馆,甚至勤工俭学的岗位也选了图书馆。在书架之间穿梭,把书放到正确的位置上,擦拭每个书架,让我觉得很幸福,也很快乐。
后来陆陆续续的在图书馆借书,又陆陆续续的还回去,在自习室里与这些书相处的时光,让我感到心静,并且满足。
后来准备考研了,每天都焦躁的不行 ,当然也忙绿的不行。后来重新拾起书,每天 中午吃饭时候的看书时光,让我重新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而我真正的阅读习惯,也是从那个时候养起来的。
如今参加了工作,不过每天不看点东西,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
如果把我之前看看过的书统计一下,估计会远超500本吧,不过好多看过的内容都忘记了。
前阵子看过东野圭吾的《白马山庄谜案》,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已经看过了。难怪在看书的时候,我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所以啊,尽管读书80%的内容都记不住,都是在做无用功,我还是想继续读书,并且要一直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