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而不压
开学例行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别小看它,有时候真能让你收获意外。
小钟偷偷告诉我:男生小A总是欺负女生小B,不仅在放学路上经常拖拉B的书包,丢着玩,甚至有时还唆使自己的“小弟”一块儿捉弄B。而且,她用了更严重的字眼——我们班有人校园霸凌!听得我心理咯噔一下,如果事实如她所说,必须赶紧处理,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呀!而且小A平时确实挺调皮,这小子在我眼皮底下不惹事,现在换成校外了,这还了得!但作为老师,我不能先入为主给孩子贴标签,还是先听当事人怎么说。
我赶紧找来相关的几个孩子,先分开了解情况,再集体核实,才逐步了解事情原尾。
因为之前同桌期间有一些交往,所以现在小A和小B偶尔还是会有些打闹着玩的情况,主要还是调皮的A先出手。确有拉书包,别人玩耍时突然窜出来推一把等恶作剧行为。这时候小B虽然也不太喜欢,也反应给家长听过,但因为并未方面表现出强烈情绪,身体也没有受伤,所以家长只认为是同学间的普通打闹,就随便安慰了两句,没太在意。不曾想,另外有两个小男生C和D见状,加入了捉弄小B的行列,甚至有主动提出“我们去撞她玩”的现象。虽然小A拒绝了,但他却在一旁看热闹。这一切在小钟看来就是校园欺凌。
班会课上我们以此作为案例(未点真名),孩子们各抒己见。主要看法有以下几点:
1、小A的行为肯定不对在先,捉弄别人,看热闹,都是不对的,如果发展严重就可能成为校园欺凌。
2、小B应该更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对小A还是家长,才能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
3、C和D应该先判断是非对错再加入别人的“游戏”,否则就可能成为“帮凶”。
4、小钟有些夸大其词,这样有可能让老师、家长、同学误会,也可能伤害到小A。
这些九、十岁的孩子是不是已经很厉害,完全有是非对错的观念,站在旁观者角度清楚地分析问题,真不能小看了这些孩子。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作为当事者时会迷茫,会犯傻,还得多多思考和引导,才能获得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