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运营之光”:产品和用户是相互赋予价值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651/b0bfc83af16855b4.jpg)
任何一个产品到最后都会形成一种圈子或者说生态,旧用户和新用户都有各自不同的群体组合,他们对于一个产品的体验可能也不同。在你的产品生态中,用户在互相给对方创造和提供价值。
就拿微信公众号来说,最开始可能是你的内容产出给到用户一种对应的需求,写情感文给用户一种心理安慰与共鸣,写专业技术文会提供一种工具及方法平台,这当中都存在用户与运营、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而良好的交流体系一旦形成,便有了关系可维系的点,你只要抓住这个点为核心,再进行发散运营即可。
其他很多平台也是如此,比如社区运营里有知乎、天涯、贴吧等,都需通过运营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对其最基本的需求满足;而商业化变现的平台例如淘宝、京东、滴滴等,则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更实质的反馈,解决问题,用另外一种途径去让用户对其产生一种依赖感。用户的体验变成一种数据,让你可以进行分析及问题排解,从而让你的产品价值化,而产品的功能与体验也赋予了用户生活一定的价值。
两者是独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当用户对你的产品从接受变为认可,他们是愿意参与到你的产品设计、改善、传播、甚至一些服务环节中为你贡献价值的。因为任何东西的成长与培养都需要时间,与其去寻求一个新的来源,倒不如在已有的基础上执行发散性思维。产品因用户而生,而当一个产品占据了领先位置时,只要产品运营做得好,潜在用户往往是愿意与产品共同成长的,因为相互带来的价值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被取代的,而那些新兴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除了内容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先前的同类产品没能做好运营,用户的流失也是必然的。
你得通过你的一系列行为去为一款产品增添更多的价值,并令其可以面向用户良性运转起来。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大量置身于真实用户的体验场景下,这样才能逐渐拥有一种对用户的“洞察力”。
当然,这种运营就涉及到很多,比如市场分析、数据迭代或者说产品输出风向的变更等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所以为什么说一个好的运营往往是“全能型”的,原因就在这儿。不懂产品的人是做不好运营的,不懂运营的人也无法给产品带来应有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