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习

读书笔记《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_0201

2023-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蓝雀山的风

 书名  BOOK

《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简介 BASICS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了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的学理问题,包括基本概念、选题问题、标题问题、结构问题等,下编对新闻评论的几种体裁样式以及电子媒介等新媒体的新闻评论样式与特点和要求作了介绍。本书作者作为资深新闻从业者和教师,对该领域内容有较好的把握,并把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好的结合。

作者:徐兆荣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摘录 NOTES

 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写评论的未必了然评论写作的理论,而从事评论研究和教学的又未必执笔评论。

评论家始终是以政经时事作为工作对象的,而评论学又始终是以作品和评论家作为研究对象的。

从创作流程看,不外是选题、结构、表达;从评论要素看,也不外是论点、论据、论证。

依我的体会,评论这种极鲜明、极简洁的微型论文,有其独特的结构方式和论述风格,要掌握其中的规律性,必须反复磨炼。专能,不过是一次、再次、上百次地重复;教学,也不外是一次、再次、上百次地批改作业。实践多了,对规律就有了更好的把握。【多练多思考,不仅理论要作为支撑还要勤于练习,就如同写小作文一样。】

其次,评论的本质,是对社会生活的辨析。【应该可以简单的这样理解吧,评论就是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评价一件事情,而这些事件又源于生活来于社会,我们需要用公正的观点去辨析事件的对错。】

评论是对现实生活的议论和评价,我们对国情、民情甚至人情了解越多,对某些领域的情况、问题研究越多,写评论就会越有思想性、针对性。

评论是对现实生活的议论和评价,我们对国情、民情甚至人情了解越多,对某些领域的情况、问题研究越多,写评论就会越有思想性、针对性。

其一,评论作者必须对时事政治保持持续的兴趣和高度关注,这是职业状态。如果一个人对国家政策和百姓呼声无动于衷,对是非曲直、利弊得失毫无兴趣,就无法进入评论状态。其二,评论作者必须善于把所思所想诉诸笔端,这是职业素养。如果一个人只止于指点江山、大发议论,限于无休止地抱怨和指摘,而不能深入思考、理性分析、准确表达——化作条分缕析的评论作品,至多也就是个侃家。正如有的人胸前别着支金笔,未见得有文化;而口若悬河却不著一字,那还算不上评论的专能。

总结 SUMMARIES

       想起7月22日试卷上针对考生就一则新闻报道写一篇评论,看完这本书的“序”才觉得我写的那篇评论就是单纯的描述事实、用很多重复性的官话阐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并没有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用中立的态度去评价整件事件,我的可以称之为议论,里面涵盖了大量的自己的观点,不能称之为评论。

      缺少论点和论据,只是不断地在论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支撑。三则小新闻之间做评论的时候没有紧密的关联起来,比较分散。中心点不唯一,不集中,都是存在的问题。

       能够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论证,也能够多少涉及到国家政策和百姓呼声,但是内容太少质量不高,在这方面需要不断的提高学习和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